中国网财经11月30日讯(记者 张明江 实习记者 黄越) 日前(11月24日),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及京东和诺亚财富的重大诉讼。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车对承兴和京东提起诉讼,要求京东及承兴控股、中诚实业、苏州晟隽等公司偿还其在“承兴系”刑事案件中被认定的全部损失35亿余元。
11月28日晚间,针对网络上传播的“承兴案件”相关内容,涉事方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歌斐资产”)发布声明称严重失实,已严重侵犯公司名誉权并误导投资人和公众。
歌斐资产表示,承兴方有关主体的刑事诈骗涉及歌斐资产以及其他多家金融机构,歌斐资产代表所管理的相关私募基金,作为该欺诈案件受害者之一,于2019年事发第一时间果断采取司法维权行为,尽最大努力维护全体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风险化解。
该案件正在审理阶段,歌斐资产建议相关各方都尊重司法,不要误导公众,公司已就相关不实发布内容开展依法投诉、要求相关方停止侵权行为等维权工作。
中国网财经记者联系了诺亚财富相关人员,该人员称,网上所传信息时间上存在误导,诺亚财富并非近日才选择起诉,歌斐资产在事件发生时便在尽可能快速的时间内就进行了相关起诉动作,争取最大程度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本次庭审并非第一次,因案件涉及其他刑事等程序,故庭审时间有所延迟。承兴方面有关主体的刑事诈骗涉及对歌斐资产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实施了诈骗行为,该案件正在审理阶段。该案件如有相关进展,歌斐资产会及时向投资人充分披露并持续勤勉维护投资人权益。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9年7月,上海歌斐资产就因京东未按《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要求如期履行付款义务、其余被告也未按约定承担回购义务或担保责任,将上述四被告告上上海金融法院,诉请赔偿34.19亿元。
这一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年前的一起“诈骗案”,涉及罗静控制的“承兴系”公司与京东、苏宁等企业的供应链贸易。
“罗静案”是一起数年前震惊金融圈的供应链骗局。根据投资人公开披露的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显示,罗静控制的“承兴系”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对京东、苏宁等多家电商公司的应收账款,骗取多家机构的融资款。
根据公诉机关指控,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由罗静实际控制的广州承兴、广东承兴控股、广东康安贸易公司等“承兴系”公司,先后与苏宁易购集团公司、京东公司开展供应链贸易,由承兴系公司垫资为苏宁、京东公司开展采购业务。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指出,承兴系公司在被告人罗静等人的安排和运作下,利用其与京东公司、苏宁公司的供应链贸易背景,由罗岚(罗静之妹)私刻京东公司、 苏宁公司印章,分别由被告人承兴系公司的梁志斌等人提供伪造的购销合同等融资所需材料,虚构应收账款,先后与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摩山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诺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安徽众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被害单位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及回购协议等合同,以此骗取这些单位的融资款。
截至案发,骗取被害单位共计300余亿元,实际造成88亿余元损失,其中上海歌斐损失34亿余元,湘财证券损失9亿余元,摩山保理27亿余元,云南信托损失15亿余元,安徽众信损失0.9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被刑事拘留的罗静,在1996年创办承兴国际集团,目前该集团为集泛娱乐、智能硬件、大健康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拥有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2022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罗静因犯合同诈骗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判无期徒刑。判决还认定,京东、苏宁等公司及员工对承兴系诈骗行为均不知情,相关合作合同、印章、材料均系伪造。
此外,诺亚财富相关人员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财富管理行业正处于去伪存真的时期,非标资产配置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自资管新规出台后,监管的整体导向是促进此类业务转型,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资管新规以来,诺亚财富便启动标准化转型并快速完成转型,并坚定地聚焦“以客户为中心”,用更先进和专业的服务模式,从战略到执行,实现竞争突围。诺亚财富始终尽最大努力维护全体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并积极推动风险化解。此前和解方案所涉及相关费用已在2020年四季度完全计提,已完全消除因“承兴事件”对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诺亚财富已就此与超过70%的投资者达成和解方案,并继续成为诺亚财富客户,此前资本市场也有多家国际投行“力挺”诺亚财富一次性计提“承兴案”和解费用,是轻装上阵、健康发展的长期选择。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