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29日讯(记者 张明江)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持续发布,参股或控股的部分基金公司2019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也随之曝光。已发布的数据显示,多数基金公司上半年均处盈利状态,但依然有公司在净亏的“泥淖”中挣扎。
数据显示,浙商基金已经连续三个报告期净利润亏损,而前任总经理离职、机构委外资金大规模撤出与公司由盈转亏步调一致,机构委外资金快进快出“后遗症”在浙商基金尽显无疑。
浙商基金连续三个报告期亏损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可统计的2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合计27.55亿元,其中25家盈利、2家亏损,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华夏基金上半年净利润5.94亿元,在23家基金公司中最高,招商基金、银华基金、鹏华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浦银安盛基金、上银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均在1亿元以上。
与体量较大的基金公司相比,多家中小基金公司却依然在盈亏线上挣扎。其中方正富邦基金上半年净亏0.18亿元,浙商基金净亏0.09亿元,这也是浙商基金连续第三个报告期净亏。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浙商基金净利润亏损0.11亿元、201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0.21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势头依然未改,这也是浙商基金连续三个报告期净利亏损。另据数据显示,浙商基金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35亿元,而去年同期营业收入0.51亿元,营业收入缩水超三成。
成败皆因委外资金 浙商基金野蛮生长“后遗症”尽显无疑
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10月,和众多银保系基金一样,浙商基金也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股东包括浙商证券、通联资本、养生堂和浙大网新集团,但浙商基金成立前五年也如其他“80后”基金公司一样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直至2015年。
2015年3月,公募基金行业“泰山北斗”、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加入浙商基金,同年8月,原博时基金副总经理、机构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志惠加入浙商基金任职总经理。有了肖风这个大“IP”和深耕机构业务多年的李志惠加盟,浙商基金管理规模迎来大发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仅22.19亿元,至2016年末管理规模已增至106.56亿元,一年之内管理规模增长近5倍;至2017年6月末管理规模再次迅猛增至577.52亿元,半年时间规模再度增长5倍。短短一年半时间,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激增26倍之多,肖风和李志惠加盟所带来的“流量”可见一斑。
如其他规模迅速增长的基金公司一样,浙商基金的规模迅速增长皆因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而这两类基金正是对接机构委外资金的基金品种。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旗下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为2.58亿元和14.66亿元,而2016年末两类基金规模分别增至62.98亿元和13.61亿元,至2017年6月末,两类基金规模已增至109.02亿元和428.70亿元。浙商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一度超过60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增幅尤为明显。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17年10月28日,浙商基金发布公告,总经理李志惠离职,副总经理聂挺进接任总经理一职。两天后,浙商基金再次发出公告,管理着旗下1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吕文晔离职,将帅相继出走,也成了一个分水岭,浙商基金规模持续缩水。
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曾连续五个季度缩水,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231.41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最高时缩水超六成。
而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末,浙商基金净利润虽然不多,但也实现盈利,净利润为0.09亿元,而随着规模缩水,浙商基金2018年上半年净亏0.11亿元,至今已连续三个报告期净利润亏损。
与头部基金公司相比,浙商基金等众多中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依赖机构委外资金迅速做大规模,但随着机构资金偏好转变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机构资金辗转腾挪造成了众多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大起大落。此外,相比头部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产品线过于单一,公司支柱产品规模出现滑坡,此类基金必然挣扎与盈亏平衡线之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2只,合计规模2.63亿元;混合型基金5只,合计规模14.82亿元;债券基金规模109.56亿元,非货基规模合计127.01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公募基金行业一直流行的“百亿规模为温饱线”已经过时,时至今日,规模在4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依然举步维艰,丰富产品线应对市场变化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