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下架三年期内万能险 或调整业务主打期缴产品
- 发布时间:2016-03-22 07: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郭伟莹
近日,曾被多家中小险企视为快速发展利器的中短期万能险被叫停。
3月1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重新定义,要求险企立即停售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并给予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规模超过限额的公司3个月的整改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的发布对于以销售短期理财产品为主的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途径等都面临调整。部分险企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已经着手调整业务了,期缴产品或成为下一步主打。
保监会叫停中短存续期产品
《通知》显示,自3月21日起,保险公司不得开发和销售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一年(不含一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续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在3年内按照总体限额的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此外,《通知》还对五年期以下其他产品也做出了限制。例如,险企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两倍以内等。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指出,中短存续期不符合寿险发展的方向规律,监管引导公司开发长期储蓄和保障类的产品,不能和银行产品设计得类似,市场有需求、公司自身发展也需要,但不利于险企资产配置,这样的产品很容易造成短钱长投,现金流风险较大。
“其实中短存续期产品本质上还是保险产品,投资理财是为了更好服务和支持保险保障的提升。”袁序成表示,保险的核心还是姓“保”,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要跟银行的存款有所区别。
险企着手调整业务
数据显示,2015年短期理财型保险保费在6500亿元左右,占人身险总体规模的27%,有险企占比甚至超过90%。
袁序成指出,从人身保险业总体情况看,2015年全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8539亿元,年末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96%,中短存续期产品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各公司发展策略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个别公司在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时较为激进,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等潜在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数据反映未能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多为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14年全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917亿元,2015年则上涨至7647亿元。
虽然部分险企的业务结构较为激进,但《通知》发布后,着手调整业务已成险企的主要任务。华夏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从3月起调整策略优化结构,重点发展个人营销、银保期缴、法人短险等核心价值业务。新华保险等多家企业也表示,今年会重点发展期缴和保障型产品。
目前,部分险企已有对策,把产品延长至五年。记者发现,三年期以下万能险产品已经没有了,一些在售的产品大部分都是5年期、10年期的。
为了平稳度过整改期,保监会也对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设置了过渡期,如对2015年度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高于当年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两倍的险企,自今年1月起给予五年的过渡期。保监会预测,今年中短存续期产品可能回落至5000亿~5500亿元,整体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