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正散,阳光渐强。如何通过愈发透明的信息披露看清伪私募的真面目,避开问题私募的坑?
对失联、受罚私募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如果私募有以下特征,投资者应该格外警惕。首先,对成立时间超过两年但旗下产品极少的私募要存疑。多数伪私募对产品布局不重视,其目的或是变相开展借贷业务或是非法集资和诈骗。其次,保本保收益的私募不能碰。推介材料中出现“选择我们,本金无忧”或是“承诺一年内以回购方式还本付息”,都是违规行为。最后,在多个媒介公开宣传的私募多半不靠谱。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也为投资者推荐了几招“避雷”绝技。
一是从管理人公示信息下手,层层击破。中基协对私募的信披披露非常完整、细致,投资者应该核对公示信息中的基金管理人全称、组织机构代码是否与该私募机构宣传资料上所提供的一致。而且按规定,私募管理人在更换办公地址之后需要及时在协会更新,投资者可以根据备案信息上的办公地址实地走访。
二是仔细核对打款信息,认准募集账户。当涉及打款事宜时,投资人应将相应数额的资金转至基金募集账户,而非个人或公司账户,因为从认购到赎回,私募基金募集的资金始终属于投资者,私募机构只是代为管理。
三是向违规公开展示业绩、承诺保本与保收益的私募说不。那些披着私募正规军外衣做非法集资的机构,为了募集更多资金,往往会降低投资门槛,向投资者承诺保本,或者承诺远超市场理财产品的高收益。
四是关注私募净值是否真实可靠,相信专业力量。部分私募惯用的手法就是首先用自有资金做出成绩打出名声,然后将此部分基金进行清算,再发行一批没有托管的基金,欺骗投资人买入。投资人可通过查询多个第三方平台数据,交叉验证私募产品净值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