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总经理被免职 基金高管国籍真相谁知道
- 发布时间:2014-09-16 08:39:00 来源:金陵晚报 责任编辑:田燕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相较于金融行业中的银行、证券等,基金公司的外籍人士数量比重相对较高。这些基金“外籍人士”普遍具有“出生于中国,入行早,外语好,收入高,全家国外跑”的特点。一资深基金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资背景的基金公司高管中,绝非华安基金总经理李勍一个“裸官”。
华安“裸官”请辞
因外籍海归身份进入华安的李勍,又因外籍身份离开华安。
2009年,在上海金融工委主导的华安基金总经理“全球竞聘”中,已在海外多年的李勍成功竞聘,其后从香港到上海,开始了华安基金公司职业经理人的生涯。据基金业人士回忆,当时李勍击败群雄、入主华安的本钱,就是因其“外籍身份,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归背景。
《金证券》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李勍历任中国兴南(集团)公司证券投资部副总经理、北京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证所深圳办事处主任。自2001年开始,李?长驻中国香港任职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在同事眼中,李勍是个思维开阔、思路活跃、精力充沛的工作狂,凡事必亲力亲为。不过,在其掌舵的5年多时间里,华安基金的总体规模并没有太大增长。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安基金旗下共有47只公募产品,公募管理规模达838.62亿元。相较于2012年年末的1274.77亿元,下降了400多亿元。
虽然在首个三年任期内,华安基金的整体业绩及规模原地踏步,但由于李勍的努力有目共睹,他成功连任华安基金总经理一职。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对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入考察对象。因外籍身份及其家属都在海外,李?似不符合相关选任标准。
9月11日下午,上海金融工委宣布,根据国资企业相关规定和李?的个人请辞,决定免去其华安基金总经理职务。李勍的接任者将通过股东推荐、董事会选聘来决定,在此之前,华安基金董事长将承担总经理职责,负责公司日常运营。
不过截至目前,华安基金相关人士对该事件没有作出公开回应,只对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基金业“洋人”多
据悉,内地国资背景的基金公司选拔高管,除了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从体制内选拔之外,还开辟了面向境外的职业经理人招聘渠道。一些优秀的海归投资人才,通过这一方式进入基金公司,带来了全球视野和投资经验。他们没有什么级别,凭借业绩,按照考核标准获得市场化薪酬待遇。
一京城资深基金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在业内,很多人早几年都以出身“华尔街”为荣,其中的佼佼者在华尔街或者其他境外地区居留得久了,自然就入了外籍。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他们很愿意投身其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分析认为,客观地说,李勍充其量只是个职业经理人,叫“裸官”并不妥当。相比李?,组织部门更要留心的,是体制内的本土金融业高管悄然入外籍,或者家属移居境外的情况。他们既享受了体制内好处,又给自己留有退路,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是“黄皮白心”了。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成立的96家基金公司中,公司属性为“国有企业”的基金公司共有9家,分别为:招商、华安、东吴、兴业、中信建投、财通、中金基金、东方红资管以及北信瑞丰。但国资不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则更多。
据了解,由于上一波大牛市行情给基金公司高管奠定了丰厚的移民资本,许多业内精英及家属通过投资移民、技术移民以及结婚移民等,成为基金行业中的“洋人”。《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移民的大致包括两种情况,或者取得该国国籍,或者取得永久居留权。
上述京城资深基金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移民的风潮在2008年之后尤为盛行,有的公司甚至出现“移民团”。到目前为止,美国是基金行业人士移民去向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等国紧随其后。行业中的“洋人”数量可能高达总从业人数的10%左右。
一有国资背景的基金公司员工向《金证券》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其所在公司即对每位员工及配偶、子女的身份信息进行了重新核实录入。“有了红杠杠,估计公司今后对自身是外籍、妻儿老小又在境外的中层,录用会慎重了;至于有‘裸官’之嫌的高层,更会严格提拔了。”
事实上,除了基金行业,证券、银行业也对“裸官”进行清理。今年6月,国泰君安总裁陈耿在公司上市冲刺的关键时刻提出辞去职务。据说陈耿辞职即因其“裸官”的身份。
信息披露严重不透明 基金高管国籍真相谁知道
对于基金行业不断涌现出来的黄皮肤“洋高管”,许多基民并不知情。原因很简单,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严重不透明、不及时。
有基民对《金证券》记者表示,“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事实上,在投资领域,外来的和尚大多水土不服,所以才把资金交给了熟悉国内资本市场的本土和尚,没想到最后还是交到了‘洋和尚’手中。”
还有基民称,“基金总是旱涝保收,高管拿着丰厚的管理费移民海外享受去了,哪有责任心再来管理你的基金,哪管你基金亏多亏少呢?”
对于基金公司体制内高管入了外籍,或者家属全部在外的情况,不少投资者表示了担心。
有网友表示,人都成外国的了,万一缺乏职业道德,弄个“老鼠仓”,把非法获利都转移到国外,到时因是“外籍人士”,查起来的时候也比较困难。
不过,也有基民指出,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老老实实帮基民赚钱的就是好猫。
对于基金高管的身份信息,资深基金行业人士、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群航对《金证券》记者表示,此前,在基金投资者眼里,基金公司很神秘,什么都不公开,早期有合资基金公司连基金经理的性别都不公开,基金公司认为这是个人隐私。但是,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我对你信任,才把钱交予你打理,如果你连对托付者的信任也没有,那何谈对基民的资金负责呢?
王群航表示,基金公司在正常的信息披露中,至少应该披露基金公司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投资总监等人物的国籍及基本情况,至于是否家属为外籍人士,这个涉嫌隐私,可以不用公开披露,但基金内部应有详细资料。此外,王群航认为,基金经理也应该披露这些重要信息。不管基民怎么看,披露国籍信息是对基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