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富国基金
01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从定义上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包括四“新”和两“质”。四“新”:新劳动者,如新型人才;新劳动对象,如数据要素;新劳动工具,如生成式AI;新基建,如大数据中心。两“质”:一是质态,如生产要素从过去的人力、资本,转变为数据,推陈出新;二是质效,即所带来的行业变化是本质性的、颠覆性的。
02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抓手
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包括重点产业链的补链延链长链、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要包括巩固扩大新能车等优势产业的领先优势、加快氢能等前沿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等新赛道等;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要包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
03
新质生产力是工业革命演进的核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时代,始于18世纪末。蒸汽动力的应用让机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从手工业向机器制造的转变,纺织业、金属冶炼、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成为热门新行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大型重工业发展,标志着从机械化向自动化的转变,能源、钢铁、化工、汽车制造成为热门新行业。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时代,始于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出现,推动信息技术发展,软件、互联网等成为热门新行业。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智能时代,始于21世纪初。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让机器具有更高的智能和自适应能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成为热门新行业。总结看,从“马力→电力→网力→算力”的变革,就是新质生产力的迭代。
04
科技与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从近三年全国两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科技相关表述段落不断提前,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科技部分均提至首段;另一方面,上述会议中提及科技和创新的次数在近年来明显增多,政策愈发重视。
05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国内经济新旧动能切换、去全球化兴起、AI周期开启的三大背景下,过去以劳动力增长、资本驱动为核心驱动力的增长模式不再适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或为破局的关键。一方面,2011年以来我国生产资本形成率减速,2022年以来人口数量已现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两大要素的发展空间均已受限,技术要素的提升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另一方面,目前全球正值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可以踏浪而上。
06
从“微笑曲线”到“彩虹曲线”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和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在此背景下,中低端制造得到井喷式发展。但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中低端制造业优势在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当前新能源、AI等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赋能在增强,这也重构了全球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创新、增值能力,制造环节的价值地位抬升,从“洼地”到“顶峰”,价值链形态也有望从“微笑曲线”走向“彩虹曲线”。
07
市场有风,成长有故事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热议把大家的焦点又拉向了成长方向。的确,从新质生产力三大抓手对应的A股细分赛道看,主要是“高端制造+科技”,这些领域都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如人形机器人,目前行业正处于“0→1”的萌芽期,2024-2030年的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98%(数据来源:华创证券)。
08
新质生产力能否成为全年主线?
目前A股仍处于底部区域,但行业轮动加快,还未走出清晰的主线,而历史上每一轮走出底部区域的主线行业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08年金融危机底后,“四万亿”政策救经济,市场主线集中在基建和地产;2012年底,在漫长的蛰伏后,经济企稳,金融先行,随着互联网+、并购重组盛行,TMT爆发;2016年底,风险偏好在熔断后跌至冰点,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叠加外资流入,周期搭台、消费唱戏;2019年初,随着流动性转向宽松、市场脱敏贸易摩擦,叠加消费升级、内外资共振,核心资产成为主角。就当前而言,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产业方向也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主线,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