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老手折戟 熔断机制下交易策略失效
- 发布时间:2016-01-08 08:4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田燕
一位有着20多年操盘经验的私募老手,在前期股灾中能够及时退出获利,却在熔断机制下没能出逃。该私募人士表示,熔断机制推出后,在交易过程中遇到了较多新问题,同时一些交易策略无法实施。在有涨跌停限制的T+1制度下实施熔断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1.熔断机制导致流动性缺失:从交易量看,市场的流动性比2015年股灾时期还差;从投资者结构看,A股是一个以博弈为主体的市场,当流动性不足,博弈策略无法实施,而熔断机制限制了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对于金融市场是致命的。
2.熔断机制加剧了市场波动: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连番助跌,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熔断机制不能真正起到让投资人冷静克制的作用,在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的情况下,反而放大了恐慌和焦虑情绪。市场之所以恐慌,不是害怕上涨和下跌,而是怕失去流动性不能成交。
3.熔断叠加涨跌停板规则重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均采用T+0的操作模式,但A股为T+1,同时有涨跌停板,这基本就是两种熔断方式。如果再加上5%、7%的熔断机制,规则出现叠加,只能加剧市场动荡。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没有涨跌停板+有熔断机制”。而A股采用的是“个股涨跌停板+大盘熔断机制”,且熔断机制的标准低于涨跌停板,实际上相当于给大盘设定了7%的涨跌停板。比起只有涨跌停板、没有熔断的情况,现在市场的流动性更低,加大了市场的恐慌程度和波动幅度。
4.熔断阈值设置太窄:设置熔断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市场“闪崩”,防止金融系统紊乱。但是从熔断阈值的效果看,触发第一次熔断的波幅5%太窄。据统计,A股大盘下跌5%的情况并不少见。
5.熔断给做空者可乘之机:由于阈值5%即首次熔断和7%停止交易,以及临界点的磁吸效应,有利于投机获利。如周四只要1879亿元就能让指数下跌至熔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开仓期指空单投机获利巨大,好在目前开单数还有限制。如果今后放开呢?
同时,市场在熔断之后,也实际关闭了资金入市的通道,自废武功。另外,也给做空者以可乘之机,通过巨大而短暂的抛单,迅速将股市“熔断”,做空成本非常低廉。
6.可交易时间缩短到不确定:熔断之后市场交易时间缩短,导致资金无法买卖,加大心理恐慌。此外在交易过程中,也会造成交易策略无法实施。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私募的止损线都在0.7~0.8左右,交易策略上,熔断状态下将可能出现止损策略失效的情况。此外,一些私募也想趁市场反弹时降低仓位,但是由于熔断机制,未能等到反弹就已经快跌停了,导致许多交易策略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