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基金 > 私募动态 > 正文

字号:  

警惕“吸血式”私募机构

  • 发布时间:2015-11-16 07:00:1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上半年净值一度超过2,还没来得及高兴,六七月份一下跌到清盘线。跑去仔细一查该私募的过往历史,原来他们之前就有产品被清盘,几乎从来没有为客户赚过钱。现在本金还是亏损的,又下不定决心赎回。”近日,数位投资者向笔者说起自己认购私募基金后的“烦心事”。

  一般而言,除了1%左右管理费,私募基金产品净值每增长15%,利润将由私募机构分成20%。不过,如果净值出现亏损,私募基金不承担风险,直至清盘。今年股指罕见的大起大落,令这一“行规”对投资者的负面效应放大。据笔者所知,部分缺乏投研能力的私募机构,正是利用这种行规,只做市场,不做投研,大肆圈钱:大势好,赚了就分成,大势不好,亏了与我无关。笔者认为,私募产品业绩随着大势起落而变化,本无可厚非,但投资者应该高度警惕一些“吸血式”私募机构,在投资前要深入查业绩、问口碑。

  第一,部分野蛮生长的私募机构充分利用信托条款“惯例”的漏洞。近十年来,在股市、楼市巨大的财富效应示范下,中国理财市场出现膨胀式发展,中国人的观念也经历了从“蛮荒”到逐步成熟的快速变化。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一些野蛮生长的所谓私募机构有了肥沃的土壤。整体上看,它们从没有为客户赚到过一分钱,反而让不同时期的客户遭遇本金损失;他们就像附在市场机体上的吸血虫一样,通过管理费和偶尔的单边牛市赚取分成。一旦市场震荡或下挫,这些私募机构往往不具备相应的风控能力,客户也无法要回此前牛市的分成,只能自认倒霉。不得不说,少部分私募机构充分利用了信托条款的漏洞,即私募机构只参与分成,不承担损失,于是,二级市场投资在他们眼里容易变成一种赌博,重仓押宝,赢了就大赚,输了只是客户输了。因此,相对公募基金,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选择,更需要多一份谨慎。后者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某些股评家一边做“脱口秀”一边做私募,业绩更是乏善可陈。

  第二,私募业绩两级分化严重,应高度关注其投研体系和阶段性回撤幅度。在六七月份股指大幅下挫过程中,8家国内一流私募机构负责人曾公开出来发声力挺股市,为市场树立信心。其中包括东方港湾、千合资本、重阳投资等私募机构,数据显示,这8家私募机构历年业绩相对稳定。此外,据朝阳永续发布的前三季度私募业绩排名,股票多头策略类私募业绩最高达到200%以上,而最低则为亏损近清盘,可谓霄壤之别。据好买财富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已有1200余只私募基金遭遇清盘,6月至8月更是每月清盘200多只。当前,有业绩统计的阳光私募产品数量约为6000只,上述清盘数占比达1/5。相比而言,公募基金上半年共盈利8600亿元,三季度随着股市巨幅调整,整体亏损6500亿元,3个月回吐前6个月利润的四分之三。具备完备投研体系和风控体系的公募基金,在市场巨震时表现也只是差强人意。部分心思不在风控上的私募机构,净值遭遇大幅回撤更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相比公募基金,私募业绩两级分化严重,而投资者更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完善的投研和风控体系,历年业绩表现稳定的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某种意义上,阶段性回撤幅度,特别是遭遇大势风险后的回撤幅度,是衡量私募基金投资能力的试金石。一般而言,回撤偶尔达到5%,除非遇到极端情况回撤不超过10%,在市场上便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第三,多元化私募投资机构将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根据基金研究机构数据,前三季度,股票多头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7%,而股票多空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21%。可见,研发能力强、对冲手段丰富的私募基金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平均收益要大大高于单一多头策略的私募基金。由于当前信息的瞬时传播特性、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等因素的影响,A股的阶段性波动较以往明显加剧,因此,严谨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多元化的投资能力,对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机构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研究粗糙、风控水平低、成天大喊“上冲多少点”的私募基金将逐步受到已经“见多识广”的国内投资者抛弃。

  私募机构的大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不过,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仍要高度警惕股市中的“江湖骗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