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港股基金首次在最近两年挤进QDII业绩前十,凸显出中国经济复苏的韧性和市场回归。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内地公募资金南下、海外资金回流看好中国资产的助力下,港股市场连续多日大幅跑赢A股,低迷已久的港股市场正迎来复苏,甚至因此使得不少在基金合同范围内可拥有“漂移美股”权限的港股基金经理,放弃投机思维坚定重仓更具性价比的港股,对此,多个基金经理亦强调港股市场当前正处于严重低估和业绩修复双重效应下,或可逐步展开一波反弹行情。
港股反弹动力强,QDII重仓中国股票不迟疑
2024年开年后一段时间,A股强势活跃,港股略显尴尬迟疑,而今随着内地公募基金和ETF产品加速发行上市带来的南下资金增量入市,以及海外市场在港股业绩修正和极低估值下的资金回流,港股市场近期开始显著跑赢A股。
4月10日,在A股市场当日收跌情况下,恒生指数依然大幅上涨约1.8%,恒生科技指数反弹约2%,整个市场资金极为活跃,港股主题基金经理重仓的小鹏汽车大涨约8%、哔哩哔哩涨约6%、阿里巴巴涨约5%、微博集团涨约3%,市场做多氛围极为显著。
港股基金QDII最近两年来首次进入QDII业绩十强,即因为最近两周港股市场的表现开始明显复苏,尤其在最近几日的港股做多效应下,重仓港股龙头的基金经理开始尝到甜头,大成基金旗下的大成港股精选QDII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超14%,根据该只QDII披露的持仓信息显示,该QDII通过深港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1.84亿元人民币,占期末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78.91%。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上述基金的相关合同,大成港股精选QDII实际在基金合同范围内亦可大比例的重仓美股市场股票,但相关QDII基金经理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漂移的权限”——截至目前,该港股QDII基金持有的全部港股仓位高达86.42%,仅象征性地持有4.42%的美股市场仓位。
显而易见的是,港股QDII基金经理并未利用基金合同的某些条款,将港股主题基金QDII变成当下业绩趋势热门的美股主题基金,这种可“漂移”却主动放弃的持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基金经理对港股市场,尤其是对低估严重的中国龙头资产的强烈看好。
公募看到港股“年报兔子” ,业绩盈喜遇到严重低估
公募和海外机构在港股“不见兔子不撒鹰”策略,使正处于年报披露期的港股开始显著受益于资金回流。
长城基金负责海外投资的基金经理曲少杰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认为,港股投资的策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尤其是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港股市场更是坚守这一买卖策略,也就是说须观察到市场和相关投资标的基本面的显著变化,才会出手布局,此外,海外机构对日本的资金配置将逐步开始向国内回流,尤其是港股作为海外机构配置的核心也都刺激了市场做多效应。
上述逻辑也意味着,3月末、4月初密集披露的港股盈喜年报,显著吸引了基金经理的关注,亦有机构研究报告强调港股市场通常在4月表现较好,作为高度机构化的离岸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整体较高,对盈利确定性的要求也更高。只有当盈利基本面确定性回升时,投资者才愿意给予其较高的估值。而大部分港股的年报已在4月初披露完毕,随着确定性的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将有所回暖。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中概互联ETF跟踪的全球中国互联网指数最新估值10倍PE,处于不到7%历史分位数。也就是说,目前该指数比超过93%历史时间都更具性价比。与之相关的是,港股上市公司年报正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明显的迹象,甚至不少亏损的新经济龙头在最新披露的年报中,都显著反应了毛利大幅增长、扭亏趋势显著提高的事实。而从港股核心品种的业绩上看,有机构指出以披露季报的397家港股组成的“核心港股”为股票池,当前核心港股年报市值披露率89%,该口径下当前恒指净利润增速约2.8%,季累口径下2023年内趋势下行但高于2022年四季度(0.9%)。结构上,以恒生科技为首的新经济板块和香港本地股盈利居前。行业中,消费者服务、零售、技术硬件与设备、公用事业和汽车盈利同比增速居前。而在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发布盈喜业绩之际,港股龙头资产的低估也使得目前的市场的布局时机恰到好处。
风险偏好提升,基金强调可适当提高港股组合弹性
关于当前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大成港股精选基金经理柏扬认为,港股的不利因素在估值中已有较多反映,尤其是部分短期利空因素被较多地反应在了长期估值因素中。若未来出现利好因素,港股市场具备向上的动力和充分的弹性。
“2024年初以来恒生指数回落至16000点之下时,我们认为是时候可以更加偏积极的思路去思考应对。”柏扬认为,在投资品种选择方面,与“中特估”相关联的优质央企高分红公司在目前市场热点多变、结构性行情持续性不强的情况下,仍是中长期投资较好的稳健选择。在行业方面,上游资源类公司在美国通胀高企,中国经济憧憬复苏的当下,是值得重点关注和持有的对象。在投资风格上,年内应该有增加组合的风险偏好以扩大组合弹性和潜在收益的机会,但现阶段在哑铃的两端中仍会更加侧重于价值类特别是稳健红利类风格,对于性价比跌出较好安全边际的成长类股票仍会积极考虑。
华安大中华升级基金经理苏圻涵也认为,港股作为整体低估的板块,相比A股更有性价比,结构上还是坚持杠铃策略,具体来说与宏观弱相关的,行业本身存在出清,具有反弹逻辑的消费电子、医药、教培,同时在港股市场关注海外市场映射的边缘AI公司,同时也可以挖掘消费降级的投资机会,包括港股市场存在的性价比消费、情绪消费等。
重仓港股的国富基金经理徐成也认为,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中的新经济方兴未艾,未来发展的空间较大,新经济中有核心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得到改善,同时,硬科技、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增速仍有望维持在价高的水平,而港股市场中长期机会的逻辑主要体现为目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海外流动性预计也将在2024年有望得到改善,且港股市场仍有不少被低估的个股等待市场挖掘。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