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随着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的披露,公募基金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佣金和客户维护费整体情况浮出水面。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23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1333.46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7.56%。托管费和交易佣金分别达284.96亿元和164.66亿元,均有小幅下滑。
在备受行业关注的销售费用方面,2023年基金销售服务费244.55亿元,增长12.68%;客户维护费虽然比上一年减少27.67亿元,但占管理费的比例仍有小幅上升。
在公募降费浪潮下,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顺序,下一阶段客户维护费等方面的费率改革措施或将陆续出台,基金尾随佣金分配格局或将面临重塑。尽管降费在短期会给相关机构带来收入压力,但“降费实际上是点燃火苗的引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行业都将随着费率的降低而调整适应度”。
各项费用出炉
3月30日,天相投顾统计的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基金管理费收入下降,154家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从基金资产中取得管理费收入达1333.46亿元,同比减少108.98亿元,降幅约7.56%。
分类型来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四大类型基金2023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193.35亿元、557.50亿元、251.79亿元和289.47亿元,分别较2022年浮动0.74%、-19.94%、1.94%和7.51%,混合型基金带来的管理费收入下降显著。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管理费收入最高的4家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2023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92.74亿元、66.55亿元、60.87亿元和54.74亿元。此外,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和中欧基金获得的管理费均在40亿元以上。从管理费增长情况来看,华商基金增长最多,较2022年增加3.63亿元,华泰柏瑞基金增长3.26亿元,万家基金和国金基金也都增长超2亿元。
托管费方面,2023年基金托管费用共计284.96亿元,同比下降6.44%。对银行来说,托管业务基本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工商银行2023年基金托管费收入达到45.71亿元,建设银行托管费收入也超过40亿元,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2023年托管费收入分别达30.20亿元和28.04亿元。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的基金2023年报数据,2023年公募基金股票交易规模达到22.34万亿元,较2022年的23.97万亿元缩水6.81%。2023年公募基金向券商支付的交易佣金合计达164.66亿元,较2022年缩水9.73%。
164.66亿元的佣金“蛋糕”,各家券商可以分得多少?天相投顾数据显示,10家券商的公募佣金收入均超过5亿元,较前一年减少3家。其中,中信证券占据榜首,佣金收入达10.95亿元。佣金收入前五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长江证券和招商证券。上述券商的佣金收入均少于前一年。
从基金公司方面来看,2023年6家基金公司向券商支付的佣金均超过5亿元,较上一年减少5家。其中,富国基金支付的佣金量最高,超过7亿元;广发基金支付了6.59亿元佣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支付的佣金均超过5亿元。从单只基金来看,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宏利转型机遇股票等基金的佣金额超过5000万元。
数据显示,2023年全部基金的平均佣金费率为0.0737%,较2022年的0.0761%小幅下滑。不过,仍有部分基金公司的佣金费率较高,比如蜂巢基金的佣金费率超过0.2%,兴合基金、摩根基金、博远基金、尚正基金等公司的佣金费率均超过0.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3年基金销售服务费收入合计244.55亿元,较2022年全年的217.04亿元增长了12.68%。其中,货币基金2023年收取销售服务费181.98亿元,成为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主力。从基金公司来看,2023年收取销售服务费收入最高的基金公司为天弘基金,约为21.67亿元。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紧随其后,收取销售服务费均超过10亿元。
尾佣比例不降反升
基金公司1333.46亿元的管理费收入,并非全部归到基金公司账面上,银行、第三方平台等销售渠道也要分一杯羹,客户维护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出项目。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纳入统计的基金2023年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380.60亿元,同比减少27.67亿元,下降6.78%。分基金公司来看,易方达基金支付的客户维护费最多,达26.54亿元;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均超过15亿元。
整体来看,2023年基金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的比例为28.54%,较2022年的28.37%出现小幅提升。其中,外资公募支付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比例较高的情况凸显,2023年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最高的两家基金公司均为外资公募,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48.62%和47.35%,富达基金2023年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也达到46.60%。
此外,新近成立的外资系、个人系、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比例也相对较高。例如,汇泉基金、泉果基金2023年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均超过46%,两家公司均是2020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公司。
2020年10月起正式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对尾随佣金作出“限高”规定,对于向个人投资者销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不得超过50%,对于向非个人投资者销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不得超过30%。
值得关注的是,在尾随佣金“限高”规定实施三年多以后,仍有少数产品出现“越界”情形,还有一批主动权益基金在接近50%的红线附近徘徊。例如,天相投顾数据统计,诺安稳健回报混合A2023年管理费收入为4.29万元,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12.53万元,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高达291.96%;嘉实策略视野三年持有期混合2023年管理费收入为355.61万元,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193.94万元,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高达54.54%。此外,中欧招益稳健混合A、嘉实动力先锋混合A、兴业优势产业混合A等基金的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精准”站上50%红线。
事实上,尾随佣金过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有诸多负面影响,更侵蚀了基金投资者的收益,这也是监管引导逐步下调尾随佣金的原因。“过高的尾随佣金给基金公司造成了高额的销售成本,尤其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其与渠道之间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过高的尾随佣金会给这类基金公司造成不小的压力。如果整个基金行业过分追求高尾随佣金,恶性竞争的销售方式不利于基金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过分注重高尾随佣金,会导致基金销售渠道将投资者引导至支付尾随佣金更高的基金公司,而忽视基金本身的属性以及其团队的管理能力,使得其他更为合适的基金产品没有得到重视,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业内人士表示。
费率改革将不断深化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拟在两年内采取15项举措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水平。为避免费率“陡升陡降”,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
随后,新产品注册方面,自2023年7月7日起,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统一执行“管理费率不超过1.2%、托管费率不超过0.2%”的上限标准。同时,全行业136家基金管理人陆续发布公告,将旗下存量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
另一方面,2023年8月25日,证监会注册公募行业首批20只实施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包括与投资者持有时长相挂钩的公募基金9只、与投资业绩相挂钩的公募基金8只、与产品规模相挂钩的公募基金3只。此外,2023年9月13日,证监会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进一步降低中小基金管理人的运营成本。
在第一阶段费率改革举措不断落地落实后,2023年12月,证监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当日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规定》进一步优化交易佣金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二是降低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四是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的披露要求。
从2023年基金年报情况来看,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同比分别下降7.56%、6.44%和9.73%,均实现下降。不过,销售费用方面,基金销售服务费增长12.68%;客户维护费绝对值虽然下降,但占管理费的比例仍有小幅上升。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下一阶段客户维护费等方面的费率改革措施或将陆续出台。
事实上,2023年7月,某地方证监局发布《关于传达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在规范基金销售环节收费方面,提到要进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支付比例,研究不同类型基金产品设置差异化尾随佣金支付比例上限,相关改革措施涉及规则修订,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尾随佣金比例的下降及其影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市场长时间的发展与适应。一位大型公募机构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无论是管理费、托管费,还是佣金、客户维护费下降,都会在客观上给相关机构带来收入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需要行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共同蓄势聚力,基金公司、代销渠道等应合力从激励机制、管理和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等多个层面作出提升,扭转此前“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更好为投资者持续创造利益,推动公募行业更加稳健、多元、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