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一则挂牌信息出现更新。安信基金5.93%股权交易截止日再次延至3月22日。自安信基金第四大股东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去年11月21日以7650万元降价转让以来,该股权交易至今仍未落地。
打折仍难出售股权
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6日,注册资本金5.06亿元,目前共有4家股东。其中,五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39.84%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安信证券、佛山市顺德区新碧贸易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3.95%、20.28%的股权,此次转让股权的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安信基金第四大股东。
2023年6月29日,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安信基金5.93%的股权,当时股权挂牌转让的对应价格为8500万元,但在2023年11月28日挂牌期满后,安信基金5.93%股权仍未完成转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安信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1185.84亿元,相比2022年末,其公募管理规模同比减少50.96亿元。
与上述安信基金股权交易类似,2023年7月,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中航信托以1.68亿元的价格清仓转让持有的嘉合基金27.27%股权,但在挂牌期满后未有下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中航信托也曾挂牌转让这部分股权,价格亦为1.68亿元。
股权变更案例增多
经梳理近年来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更案例可知,在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显现的同时,中小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变现难度加大,甚至延期、降价均无人问津更是家常便饭。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股权变更通常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中小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由于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下降,业务增长有困难,从而出现股东转让股权的情况。二是由于股东自身经营不善或战略转型等方面原因急需套现,出让股权。
自2023年以来,就有新华基金、嘉合基金、上银基金、诺安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多家中小公募股权先后遭股东转让。
财经评论人士郭施亮曾表示,这一情况或与基金产品投资回报不及预期、市场环境不佳等因素相关,导致股东退出意愿升温,加快行业洗牌。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对中小公募基金来说,若未来可以引入有实力的股东,则有利于长期发展,但股东频繁转让股权,或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一般而言,稳定的股权结构会对基金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更有利。
另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实际上,近年来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已经常态化。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加,收购中小基金公司股权,已成为部分机构旨在进入基金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如果是中小股东的股权变更,对于基金公司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是大股东或者是控制权的变更,对于基金公司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
公募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募股权变更增多,有的是做股权激励,有的是增资扩股,为基金公司或基金子公司“输血”;有的是为了获得控股权,或者外商独资控股。不论是股东方加强公募业务支持,还是人才激励,都是通过基金公司层面进行创新,或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整体将有利于增强基金公司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