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募基金的总规模持续攀升,已经突破29万亿元,并且随着“一参一控一牌”的落地,布局公募赛道成为券商近年来业务转型的发力点。为此,不少券商纷纷把握机遇,积极新设公募基金公司,或以增持、收购公募基金公司股权等方式,拓展公募业务边界。然而,也有部分券商出于自身的战略部署,面对“近水楼台”的公募基金公司股权却选择了放弃。
第三大股东拟“清仓”
所持华夏基金股权
3月18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同意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海鹏”)转让所持有的华夏基金10%股权,该转让应以股权转让金额不低于4.9亿美元为前提条件(不包括相关股权转让文件项下因股息分配及税费扣减原因进行的交易对价调整导致的价格调低);同意公司放弃行使该等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此决定自公司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同时,中信证券还表示,同意华夏基金按照内部管理程序协助天津海鹏办理后续股权转让及工商变更手续。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12月底,华夏基金共有三位股东。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62.2%的股权,是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是迈凯希金融公司(MACKENZIE FINANCIAL?CORPORATION),持股比例为27.8%;天津海鹏是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这也意味着,若本次天津海鹏股权转让进展顺利,其将“清仓”华夏基金股权。
作为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中信证券享有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然而,这并不是中信证券第一次公开表示放弃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早在2022年6月份,中信证券就表示,经综合考虑,公司拟放弃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暂不考虑增持华夏基金股权。同时,中信证券还表示,拟放弃上述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不影响公司对华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及对华夏基金的实际控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某券商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中信证券二次公告放弃华夏基金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主要是因为其已经是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对公司有控制权。而不低于4.9亿美元的转让价格可能也是使其选择放弃的因素之一。同时,中信证券已经成立了资管子公司全力布局资管业务。此外,天津海鹏转让所持有的华夏基金股权的交易,转让双方已经在2023年5月份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
近年来,作为头部公募的华夏基金业绩表现相当优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总资产187.94亿元,总负债56.42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净利润20.13亿元,综合收益总额20.28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1.82万亿元。
对此,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近几年的业绩数据来看,华夏基金对中信证券贡献的利润一直在10%左右。整体来看,中信证券通过收购股权来增加10%的持股比例,对自身的战略和财务状况都不能带来较大的变化,可能因此未选择出手收购。”
把握发展机遇
券商积极布局公募赛道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中信证券的资管业务已经进一步打开新局面。为把握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发展机遇,2023年11月份,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开业,这也是中信证券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重要战略布局。
近年来,中信证券虽然未100%持有华夏基金股权,但与华夏基金之间一直在“互相成就”。例如,截至2024年3月14日已发行的34单公募REITs中,中信证券与华夏基金联合体参与共有13单,占比38%,参与单数与发行规模均位居市场第一。
虽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放弃了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但依旧有不少券商正在持续增持公募基金股权或是新设公募基金公司。Wind资讯数据显示,国内已获批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有160家,券商系就占据了68家(参、控股)。
“券商积极布局公募业务,能对公司发展提供多方面助力。”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能够丰富公司收入来源。公募管理费收入较为稳定,有助于降低券商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其次,公募业务对券商业务有协同效应。券商在投研以及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券商开展公募业务,助力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同时,布局公募业务有利于增强券商资产配置的能力。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