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金公司抓住指数基金这个风口,规模不断跃升。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由于净值下跌因素,叠加投资者赎回,部分主打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考察过去几年规模增加的基金公司,均衡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几年的调整行情中,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稳健类固收产品,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一粒沙里看世界。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资产管理规模变化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资管大时代下的新变局。
最新披露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增长,头部基金公司的排名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公司乘势而上,有的公司颓势显现。
规模排名大洗牌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公募行业管理规模劲增,2019年底为14.8万亿元,到了2023年底飙升至27.3万亿元。短短4年时间,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增长近13万亿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在行业资产管理总规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家基金公司的资管规模出现了分化,有的公司扶摇直上,有的公司后劲乏力。
从基金公司的非货规模排名来看,截至去年底,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超过万亿元,继续占据行业第一宝座。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非货规模也在5000亿元以上,分列第二至第八位,同样位列前十的还有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
从非货规模的前十名榜单来看,同4年前相比,部分公司的排名座次发生了较大变化。2019年底,汇添富基金非货规模约为3150亿元,比富国基金多了近800亿元,排名行业第5,是上海地区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到了2023年底,汇添富基金非货规模超过4578亿元,富国基金非货规模超过5784亿元,后者反超前者1200多亿元。
非货规模排名同样显著提升的还有招商基金。2019年底,招商基金虽然跻身前十名,但规模只有2200多亿元,较当时的第11名工银瑞信基金多了不足100亿元。从最新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招商基金非货规模为5776亿元,排名由4年前的第10名升至第5名。
在头部公募前十名座次重排之时,部分基金公司实现突围,排名节节上升,或将以黑马之姿对前十名公募发起挑战。例如,2019年底,华泰柏瑞基金非货规模仅有777亿元,位居第31。到了2023年底,其非货规模已经逼近3000亿元,位居第17。
突围者优势何在?
头部公募前十名座次的变化折射了行业变迁。
2019年至2021年间,核心资产行情开启,大量基民借助基金入市,百亿级基金批量涌现。
物极必反。自2021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乏力,多数投资者投资体验较差。面对市场的震荡调整,被动指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实现规模增长的利器。
过去几年,被动指数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889只,较2022年底增长18.06%,总规模达2.0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部分公司抓住指数基金这个风口,规模不断跃升。以华泰柏瑞基金为例,旗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去年规模增长超过500亿元,为该公司的规模增长贡献最多。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又有超200亿元涌入,截至2月2日,该ETF最新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
同华泰柏瑞基金类似的还有华夏基金。凭借对指数基金的前瞻布局,华夏基金很好地把握住了指数基金大发展的风口。数据显示,华夏基金2023年非货规模增长超1200亿元,其中仅华夏科创50ETF规模就激增了400多亿元。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由于净值下跌因素,叠加投资者赎回,部分主打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仅2023年,汇添富基金的非货规模就缩水了680亿元,中欧基金则缩水了615亿元。
从过去几年规模增加的基金公司来看,均衡发展是重要原因。在过去几年的调整行情中,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稳健类固收产品,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例如,招商基金打造“瑞”系列“固收+”产品,在蚂蚁财富号简介为 “招行旗下,固收强,指数红”。富国基金则着力打造权益、固收和量化“三驾马车”。
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提出权益、固收、量化“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陈戈表示,富国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作统一要求。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在平台上交流时会擦出火花。这些观点、策略沉淀下来之后,留给平台的就是对投资认知的复利叠加。
指数基金成为角力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公募基金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行业正迎来新的巨变,部分基金公司在悄然应变。
在上海陆家嘴地铁站里,汇添富基金的广告语悄然发生了变化,前几年是“选股专家”,此后变成了“指能添富”,如今则是“坚信长期的力量”。
汇添富这则简单的广告语折射出其战略转变,这在汇添富基金掌舵人张晖此前的公开发声中得到了印证:“2022年汇添富升级了自己的指数业务战略,推出了‘指能添富’品牌,提出做指数投资界的主动选择者,要化被动为主动。”在今年1月召开的2024汇添富指数增强高峰论坛上,张晖再次提出了发展指数业务。
此前力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中欧基金也在密集布局指数基金。今年以来,中欧基金密集成立了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中欧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中欧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等指数产品。
可以预见的是,指数基金正在成为头部公募新的角力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疲软的行情中,指数基金的净申购额变化对基金公司的排名影响很大。也正因如此,指数基金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全力比拼的方向。
在行业总规模高达27万亿元的情况下,后续公募基金公司如何拓展新方向?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表示,传统理财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习惯“刚兑”的收益模式。在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低波动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基金公司应通过资产配置和对回撤的管理,为客户提供大量中低风险的基金产品,这对管理人在绝对收益方面的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同海外市场相比,中国ETF及指数的产品在基金产品中的占比还很低,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这与主动投资能产生较强的阿尔法收益以及机构配置力量不足等因素有关。展望未来,被动投资仍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