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基金、鹏扬基金、中银基金、建信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发布旗下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Wind数据显示,自2024年开年以来,基金经理的变更公告频频发布,公募市场目前年内已有超过30位基金经理卸任在管产品。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增聘基金经理,出现多位行业新面孔。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变动是正常的职业调整行为,这对基金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同时,基金公司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提高基金经理的从业稳定性,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行业新人涌现
2024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为旗下产品“扩充兵力”,增聘基金经理,其中以债券型基金居多。以1月31日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为例,平安合顺1年定开债发起式、建信渤泰债券、中信保诚优质纯债债券等多只债基增聘基金经理。
记者注意到,增聘的基金经理中出现不少行业新人。以同泰金融精选股票为例,该产品于1月30日增聘基金经理王秀与基金经理杨喆共同管理该产品。公告显示,王秀于2019年1月加入同泰基金,此前未有管理公募产品的经历。再如,1月10日,银河基金发布公告称,银河季季盈90天滚动持有短债增聘吴欣雨为新任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何晶因工作安排离任。公告显示,吴欣雨于2023年8月加入银河基金,此前未有管理公募产品的经历。
此外,2024年以来增聘的基金经理名单中出现不少绩优基金经理的身影。1月29日,大成丰享回报混合增聘基金经理苏秉毅,与基金经理孙丹共同管理该产品。数据显示,由苏秉毅担纲的大成景恒混合A,2023年的年度回报率为19.17%。1月23日,中信保诚安鑫回报债券增聘基金经理江峰,与基金经理陈岚共同管理该产品。数据显示,由江峰担纲的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2023年的年度回报率超过20%。
不少刚刚跳槽的基金经理也于近日纷纷亮相。比如,1月25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称,招商品质发现混合增聘吴潇为新任基金经理,与基金经理苏超共同管理该产品。Wind数据显示,吴潇于2023年6月卸任了此前在国投瑞银基金管理的多只产品,其过往管理规模最多时超过百亿元。
离任原因多样
多家基金公司为旗下产品增聘基金经理的同时,基金经理的离任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离任的原因各不相同,近期有不少公司选择为基金经理制定“瘦身计划”,减少在管基金数量,使其投研精力聚焦。比如,1月17日,国泰基金发布公告称,因内部工作调整需要,刘嵩扬不再担任国泰睿鸿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发起式的基金经理,但继续担任公司其他产品的基金经理。
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卸任了所有担纲的产品。1月24日,财通资管公告显示,因个人职业规划,基金经理顾宇笛卸任8只产品。1月4日,平安基金公告显示,因个人原因,基金经理成钧卸任13只产品。
当然,不少基金经理的离任或许与业绩不尽如人意有关。比如,记者发现,一家沪上基金公司近期发布基金经理离任公告,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任职期间的总回报率跌幅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经理的离任似乎并非主观意愿,而是被动离任——因基金清盘而离任。随着基金行业优胜劣汰加剧,越来越多“迷你基”遭遇清盘,不少基金经理或将面临“无基可管”的窘境。记者发现,一家沪上公募机构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担纲的“迷你基”于1月份清盘后,该基金经理的两只在管基金总规模仅超过1亿元,两只产品的规模都徘徊在清盘边缘。
理性看待变更潮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资管行业本身就是高流动性行业,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往往出现在市场波动大或业绩较差的时点,最近公募基金经理的频繁人事变动或与市场周期密切相关。
“当下正处于基金经理业绩的重要测评时点,公司会将短期业绩与长期业绩相结合,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做出后续安排,或增聘、或调离岗位……”该业内人士表示。
而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对投资风格起着关键作用,基金经理的变更对产品收益的影响几何,成为不少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基金公司通常会对基金经理的特长与基金风格及策略做匹配,尽量将人员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但是,每个基金经理都有各自擅长的策略和投资风格,如果变更后的基金经理相关能力不足,或者基金原有策略在新市场环境下失效,也有可能对产品后续业绩造成影响。”上海证券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表示。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