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9日,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已逾126亿元,分红次数达402次,分红规模与数量均超越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债基占比六成以上。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基金的分红情况可以反映产品一段时期内的表现。此外,不同类型的基金分红情况不同,投资者需根据市场环境、基金类型和历史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基金整体表现。
总额达126.9亿元
近期,公募基金密集分红。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今年以来已有397只基金实施分红402次,去年同期则有292只基金合计分红292次。从分红总额来看,上述基金合计分红总额达到126.9亿元,同比增幅为38.97%。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成为分红“主力”。今年以来实施分红的债基数量达到330只,合计分红金额达到84.36亿元,占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金额66.47%。在分红数额较高的前10名中,有8只为债基。
虽然今年以来仅有17只股票型基金实施了分红,但分红总额达到了34.0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幅34.22%。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来的首次分红便达到了24.9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不到12亿元的数额。另外,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的分红数额达到7.97亿元,位居其后。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债券型基金收益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具备较高的分红能力。特别是考虑到去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而债券市场表现相对稳健,债券型基金普遍实现盈利,因此成为分红大军的主力。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稳定收益和资产保值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债券型基金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投资工具。
分红并非越多越好
根据基金合同,基金分红前需要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收益分配条件,例如,每份基金份额的可供分配利润大于一定金额,或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某一指标或一定比率,或者基金份额净值超过一定金额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基金当年收益需要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不过,田利辉表示,分红并非越多越好,分红后,基金的净值会相应减少。投资者应该注意分红的资金是否能够覆盖自己的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基金管理人会将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发放给投资人落袋为安,并非额外收益。
对于基金是否分红,投资者需要综合看待。杨德龙介绍,例如,某类基金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分红,但这并不代表其未来没有投资价值。一旦市场行情好转,该基金可能重新获得上涨机会,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谈及后市,杨德龙认为,在2024年,随着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权益市场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债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考虑重新调整布局规划,针对优质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来把握机会。
(责任编辑: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