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3年“固收+”基金投资业绩不佳,规模再度承压,年末整体规模为1.23万亿元,连续两年下台阶,较历史高点减少6500亿元。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实现了规模的逆势增长,成长为百亿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业绩的长期稳定是“固收+”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基金公司只有不断提升投研能力,较好控制回撤,精准匹配投资者需求,才能积累较好的长期投资业绩,呵护投资者体验,这一市场也才能不断做大做强。
“固收+”基金规模承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报,全市场1284只“固收+”基金(统计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为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8%;相比2021年“固收+”大年1.87万亿元的高点,整体规模已减少近6500亿元,萎缩幅度达到35%。
整体规模承压之下,小微基金数量也在激增。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规模不及2亿元的“固收+”基金达到554只,占比43%,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而43%的小微基金占比相比2021年更是接近翻倍。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分析,“固收+”基金大洗牌,一是因为部分产品收益告负,变成了“固收-”,影响了投资体验;二是一些仍有盈利的“固收+”基金,在风险偏好急剧下降的过程中,投资者有“落袋为安”的需求,遇到了正常的赎回;或是“赎旧买新”,也会产生规模的萎缩。
东兴基金固收部总经理司马义买买提表示,“固收+”产品遇冷的原因或主要源于市场预期随权益市场走弱,前期投资于权益市场的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等产品表现明显不及纯债产品,加之相当部分的产品没有很好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导致投资者损失严重,引发赎回和净值缩水。
整体规模萎缩的背景是该类基金整体表现不佳。数据显示,2023年“固收+”基金整体收益率为-0.24%;其中,负收益基金有566只,占比44%。
然而,也有部分产品逆市斩获不错的超额回报,基金规模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比如,安信永鑫增强、东兴兴利,去年基金规模分别激增87亿元和65亿元,一举成为百亿基金;两只产品业绩分别为2.95%、4.43%。
此外,华安乾煜、融通增强收益、国富恒瑞等多只产品也都在稳健回报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的较快增长。
长期稳定的业绩是核心竞争力
谈及部分“固收+”基金规模的逆市增长,安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能够长期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投资体验、与投资者产生共鸣的“固收+”或股债混合产品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历史业绩足够好,且能够长期积累;二是每种投资策略都可能有“逆风期”,所布局的产品线能在尽量长的时间里,至少有一种可以满足客户的风险偏好。
司马义买买提也提到,近年来一些“固收+”团队总结出很多不错的股债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在提升收益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回撤,并且在投资者适当性教育方面做得相对到位,最终获得了相应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认可。
在“固收+”基金大洗牌过程中,基金公司更加强调与投资者需求的精准匹配、投资策略的打磨和产品的前瞻性布局。
上述沪上公募人士表示,“固收+”产品的竞争力来自长期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稳健是关键词。而在稳健的基础上,匹配各个阶段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变化,打磨出更能适应市场波动和提升组合收益的策略,是前瞻性布局的关键。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