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23年市场的一波三折,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资产配置如何实现稳中求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日,嘉实稳健增利6个月持有混合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高群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市场持续调整对“固收+”投资带来的压力,他越来越意识到还是需要不断地敬畏市场,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过度贪婪。目前股债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乐观因素正持续累积,未来“固收+”投资值得期待。
乐观因素持续累积
回顾2023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面临来自内外的多重压力。高群山表示,伴随宏观政策持续落地、企业基本面继续向好、资金结构持续改善,市场下行风险有限,乐观因素持续累积。
展望2024年,高群山表示,虽然目前很难确定市场和资产价格是否处于极值区域,很难判断市场点位是不是绝对低点或债券收益率是不是绝对高点,但如巴菲特所言:“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锚”看,高群山认为,当前股债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权益资产优于债券;市场估值层面已经回到较低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下行风险有限。同时乐观积极因素正在累积,首先是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财政政策有望变得更加积极,这样有利于风险资产边际改善;其次,随着政策逐步落地,通缩压力有望缓解,企业业绩趋于改善,也会导致实际利率下行,进而提升企业投资意愿;第三,从海外环境看,市场普遍预期2024年美联储进入不加息的观望状态,后续将慢慢降息,资本市场流动性有望增加;第四,当前市场情绪不佳,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边际得到改善,风险资产也将得到重估。
避免过度贪婪和恐惧
高群山一再表示要敬畏市场:“风险和收益是共生的,当追求收益时,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部分风险。”“固收+”产品需要在把控风险基础上,巧妙配置多类资产,致力于帮助投资者解决大类资产配置问题。
尽管受到近几年来市场震荡的影响,“固收+”产品表现不及预期,部分投资者对“固收+”投资价值产生了质疑,但高群山认为,拉长周期看,“固收+”产品仍具有生命力。仅以相关指数历史走势简单分析,代表“固收+”表现的混合债券型二级指数长期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也从侧面印证了“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固收+产品投资核心是要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涉及各类资产品种。而要做好资产配置,首先是要明白当前宏观环境,包括流动性环境对哪类资产更有利,再判断资产的估值水平等多重因素选择配置比例,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的分析,另一方面需要自下而上的甄选。”高群山表示,这背后牵扯诸多细节和精力,需要借助团队之力。
他认为,在投资时,应尽力避免过度的贪婪或者过度的恐惧,当权益市场上涨、投资情绪亢奋时,如果过度贪婪,一旦市场出现回撤或逆转,对产品将带来较大冲击。当情绪低迷时,也不应过度恐惧。因为在底部时,一旦反转,市场上升大概率将非常迅速,一旦错过,投资者再去追,可能已错失了很大一部分的收益。
“固收+”投资如同“烹小鲜”
对于不同“固收+”产品面对市场顺风和逆风期的分化表现,高群山认为,“固收+”投资如同“烹小鲜”,同一道菜由不同的厨师选料和掌勺,最终味道也不同。而“固收+”产品持有体验的差别,也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在配置上的差异,如在进攻型的权益资产配置上,有的会选择进攻型强、波动性大的行业,有的则偏低波动高股息资产,还有的偏均衡,这也导致了最终的表现分化。
“不是所有的‘固收+’产品都适宜作为底仓型品种,给投资者提供不一样的理财体验。不同的权益仓位和风格,不同的可转债仓位和风格,最后导致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产品的诉求,进行认真甄别筛选。”具体到高中低波“固收+”产品如何判断,高群山建议投资者提前做些功课,根据公开的定期报告分析持仓,了解基金经理风格和理念。
从此前的卖方研究,到买方的券商自营、基金专户,再到公募基金,高群山的角色不断在转换中。丰富的从业经历和积淀也塑造了他立足绝对收益做好“固收+”的思路,对其组合管理也影响深远。高群山介绍,此前做总量研究时养成的对大类资产的思考和观察对后续投资帮助良多。同时更多站在买方角度去思索研究怎么做,能否做得更前瞻和精细,尽量避免人云亦云的研究。
在高群山看来,把研究做细,把工作做细,或者做得更前瞻,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时,要研究和布局一些底部的行业,“只有在底部愿意承担部分风险,才能在市场反转的时候,大概率获得一定的回报。”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