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借道ETF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截至11月20日,共有22只ETF的年内收益率超20%。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2只绩优ETF基金中,有半数产品的前十大持股人中出现了外资机构的身影,包括巴克莱银行、美林国际、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国际、野村等,其中巴克莱银行对中国ETF市场的关注度最高。
此外,在近段时间新成立和上市交易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等外资机构身影频现。
对此,公募内部人士表示,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正位于历史相对低位,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入场时机,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外资对中国权益市场未来的乐观预期。
多家外资机构重仓新发ETF
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截至11月20日,共有22只ETF的年内收益率超20%,其中7只ETF的年内收益率超40%。具体来看,华夏纳斯达克100ETF以50.53%的年内收益率位居榜首,华安纳斯达克100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紧随其后,年内收益率依次为48.66%、47.75%。
值得一提的是,在22只绩优ETF基金中,有11只ETF产品的前十大持股人中出现了外资机构的身影,占比为50%。其中包括巴克莱银行、美林国际、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国际、野村等。
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涨幅位居榜首的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第一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13亿份,持股比例为7.84%;涨幅第二的华安纳斯达克100ETF第三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35亿份,持股比例为3.18%。
涨幅第三的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有三家外资机构的身影。其中,第二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1.28亿份,持股比例为5.56%;第三大持有人为美林国际,持有份额为6.18亿份,持股比例为3.04%;第四大持有人为汇丰银行,持有份额为3.41亿份,持股比例为1.68%。
涨幅第四的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年内涨幅率为47.56%,第一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股比例为4.85%;第三大持有人为瑞士银行,持股比例为1.73%。
此外,摩根士丹利国际、美林国际、巴克莱银行对华泰柏瑞纳斯达克100ETF的持有比例依次为15.08%、5.33%、4.44%;巴克莱银行、简街香港对华泰柏瑞中韩半导体ETF的持有比例依次为10.32%、4.98%;野村新加坡自有资金对华夏标普500ETF的持有比例为3.29%。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在11只的绩优ETF产品中,巴克莱银行对中国ETF市场的关注度最高,除华夏标普500ETF外,其余产品均出现了其身影。其中,巴克莱银行对博时纳斯达克ETF的持有比例高达32.63%,持有份额为1904.93万份。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整理
另一方面,在近段时间新成立和上市交易的ETF产品中,也频现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等外资机构的身影。
其中,11月17日上市的易方达上证科创板100ETF中,第一大持有人为外商独资的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持有份额为544.20万份,持有比例为1.21%。
10月11日上市的华夏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ETF中,截至9月26日,第二大持有人为瑞士银行,持有份额为2000万份,持有比例为52.72%;第三大持有人为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000万份,持有比例为26.36%。
再往前追溯,9月15日上市的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中,截至9月8日,巴克莱银行持有该基金份额为1000万份,持有比例为0.19%,位列第十大持有人。
“海外投资者在A股中的配置比例仍存在提升空间,且外资机构通过境内ETF配置中国资产的积极性也在持续提高,这或将推动市场重拾信心。”公募内部人士表示,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正位于历史相对低位,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入场时机,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外资对中国权益市场未来的乐观预期。
多机构发声看好后市
实际上,近段时间已有多家外资机构主动发声称,基于对A股估值的吸引力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对中国股市后市走向趋于乐观。
在11月13日举行的2024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及股票市场动态媒体交流会上,高盛预计,中资股每股盈利明年约升10%,连同估值温和修复,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4年可分别上涨12%和16%,目标点数分别为66点和4200点。
A股方面,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形势改善推动企业盈利回升、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高盛股票策略团队维持对A股的“高配”建议。
刘劲津表示,维持A股“增持”评级,离岸中资股评级降至“与大市同步”,这是由于A股受地缘政治及全球资金流动性影响较低,整体较看好A股。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短期而言,A股市场活跃度仍在,如汽车、AI算力、机器人等,这延续了今年以来一贯的风格,尽管多数为主题性机会,但不乏长期有持续增长的领域。”
从静态的资产配置视角来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安昀则认为,当前股票市场估值具备了走强的基础,随着积极因素的逐步累积,或许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时正是加大研究和捕捉投资机会的时刻。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