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性作为ETF发展的关键要素,受到业内广泛重视。然而,在今年ETF热度持续飙升的同时,众多基金场内流动性却未获明显提升。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基金规模较小、引入流动性服务商成本较高、整体市场情绪低迷或是场内流动性仍有所欠缺的主要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搭建更为完善的ETF生态圈,合力提升流动性。
流动性面临尴尬局面
ETF无疑是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内的一大热门产品。然而,与基民、基金公司布局ETF产品热火朝天景象相对应,ETF的场内流动性却有些相形见绌。日前因一手成交量而将ETF拉至涨停的异常现象,更是将ETF场内流动性的尴尬局面进一步推向大众视野。
据悉,ETF流动性主要是指ETF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与股票类似,如果ETF流动性不足,容易导致大笔买卖单难以成交,也就难以吸引新资金进入。通常来说,成交额和换手率是衡量流动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Wind最新数据显示,以11月17日为例,截至收盘,全市场700余只股票型ETF中,超过100只全天换手率不足1%,近百只成交不足百万元。浦银安盛MSCI中国A股ETF全天成交0元,其次为景顺中证500ETF,全天成交347元。而此类现象并非11月17日独有。上周有70余只ETF连续五个交易日的换手率均不足1%,600余只ETF连续五个交易日成交额均不足1亿元。ETF整体流动性有所不足。
低规模高成本或是掣肘主因
为何基民和基金公司布局ETF热情高涨,但ETF流动性却捉襟见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ETF流动性大部分时候受到基金规模的影响,规模较小的ETF流动性往往比较弱,尤其是存在多只基金跟踪同一指数时,受马太效应影响,规模尾部的ETF就容易出现鲜有人问津的局面。从相关数据来看,成交额和换手率较低的基金中,小规模基金确实占据较大比例。不过,在全天成交额不足1亿元的ETF中,也不乏规模超百亿元的产品。
据悉,券商作为ETF流动性服务商主动买卖ETF承接对手交易单,或持有ETF为场外衍生品做对冲等是确保ETF流动性的主流方式。不过,有公募人士透露,引入流动服务商的资源投入成本并不低,对于中小型公募而言是不小的开支。ETF流动性服务商费用通常与券商在日均保有量、日均成交量、买卖价差等指标上的完成情况挂钩。
从多位公募人士口中,记者了解到,虽然ETF热度非常高,但其实这一产品是比较“烧钱”的。仅以ETF首发为例,当多家公司布局同一指数基金在同一档期发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很容易抬高销售成本。而对于那些尚未布局ETF的公司来说,较高的IT系统建设成本更是令他们望而却步。
除了引入流动性服务商的高成本让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只能无奈守着低流动性的“沉默”基金外,做市商(又称流动性服务商)的做市动力也是影响ETF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认为,ETF场内流动性提升的难点就在于做市商的做市动力和投资者对ETF的认知度。建议继续优化做市商机制、深化ETF的投资者教育工作。
从多家券商观点来看,对冲工具的丰富程度似乎是刺激ETF做市动力的一大因素。东吴证券表示,由于对冲工具相对缺乏,在阔价差行情中进行持续双边报价,做市商会承受一定的风险敞口。华泰证券ETF做市业务负责人表示,更多的做市对冲工具或将帮助做市商更好地管理底仓风险,增加ETF交易的吸引力。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ETF产品布局火热但流动性提升并不明显,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今年市场震荡下跌,A股整体流动性较弱的影响。
搭建良好的ETF生态圈
在公募基金业内人士看来,流动性可谓ETF的生命力。在当前ETF流动性普遍有所不足的困境下,各方主体该如何打破桎梏?
华南某ETF基金经理表示,流动性建设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把ETF的生态圈建好,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客户结构。具体而言,一方面,最直接的就是加大资源投入,尽量找更多的做市商,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做市商达成合作;另一方面,就是引入更多元的交易策略,私募场内交易和券商衍生平台结构化产品都会对提高ETF流动性有一定帮助。
据悉,新增流动性服务商也确实是目前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提升ETF流动性的主流举措之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四季度以来已有40余只ETF宣告新增流动性服务商。截至三季度末,深交所基金市场共有流动性服务商26家,共为324只ETF提供流动性服务。
在引入做市商方面,华南另一位ETF基金经理认为,除了传统的国内券商做市商之外,新引入外资券商、私募等多个主体的做市交易也不失为有效举措,进而最终实现通过搭建良好的ETF生态,生态内各个伙伴合力争取把流动性做高。
券商层面,招商证券表示,目前国内做市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不断优化做市策略与系统,持续提升做市效果,丰富人才梯队,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ETF生态圈业务板块,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