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现任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16年基金从业经历,近8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任债券交易员兼研究员,2011年3月起任年金、专户组合投资经理,2015年5月转任公募基金经理,现管理广发稳睿六个月持有混合、广发招泰混合等产品。
“做投资,要先有内心的价值参考系。”在管理“固收+”组合的实践中,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王予柯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并形成重视风险控制、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风格。
“‘固收+’投资要兼顾收益和回撤,所以策略设计要有一定的反脆弱性。在股票方面,我将重点放在把握赔率交易和胜率交易阶段,适度参与趋势交易,同时做好行业趋势预判,在拥挤交易阶段保持高度警惕。”王予柯表示,投资重要的是预判未来的趋势,因此他会努力寻找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
重视安全边际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本市场老将,2007年入行的王予柯,曾在多次牛熊转换时提前做了避险操作。例如,2015年上半年提前减仓、2016年用国债期货对冲风险、2018年年初股债切换……从和他的交流来看,这几次关键时点的决策都是果断且干脆的。而在果敢决策背后,得益于他谨慎的性格、经年累月的研究积累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我天生是性格比较谨慎的人,投资中采取的是对回报要求没有那么高,对风险控制要求比较高的策略。”在投资中,王予柯先从经济周期、资产性价比的宏观视角来确定股、债的配比。在此基础上,再从中观维度选择,在细分资产、行业层面挖掘确定性较强、风险较低的机会。
在他的投资框架中,尤为强调安全边际和性价比。举例来说,按照投资者参与的不同阶段,投资的盈利模式分为四种——赔率交易、胜率交易、趋势交易、拥挤交易。在投资的周期里,资产价格赔率较高时,赔率交易者会率先入场左侧布局;随后胜率交易者进场,价格走势也从左侧进入右侧;接着趋势投资者进场,利用市场有效性赚钱;最后进入拥挤交易阶段,赚的是市场非理性的钱。
作为一名“固收+”基金经理,王予柯希望更多地参与赔率、胜率阶段,适度参与趋势交易阶段,利用市场有效性赚钱。同时,避免在拥挤交易时参与,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追求相对稳健的回报。
寻找结构性机会
“适应当前环境、但不过度适应,重要的是预判未来的环境。”《适应性市场》一书中提出的这一观点,王予柯对此深以为然。他认为,在资本市场中,不能站在原地看当下,而应着眼未来,多寻找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
王予柯在2022年底预判,今年股票和债券都有结构性机会,因此他管理的广发稳睿六个月持有混合基金在上半年维持较长的债券久期配置,同时在股票资产重点配置了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财富管理等行业。后来,市场表现验证了他的预判,电力、通信运营商等板块表现良好,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广发稳睿六个月持有混合基金净值稳健上行,并取得了优于同业的表现。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广发稳睿六个月持有混合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回报率为4.10%,过去一年回报率为5.81%,过去一年在343只同类型的普通偏债型基金(股票上限不高于30%)中排名第7位,位列同类基金前3%分位。
作为一名做债出身的“固收+”基金经理,王予柯在债券配置上以稳为主,适时结合市场动态调整策略。他认为,当前中长期利率债仍是较优的选择,后续仍将维持加久期策略,虽然年初以来的利率下行较多,存在短期回撤可能,但从大方向上看,仍有不错的机会。与此同时,他对信用下沉策略持保守态度,更愿意关注信用等级较高的品种。
合理权益资产配置是增厚“固收+”产品收益的重要途径。相比深耕多年的债券,王予柯在股票研究上倾注了更多心力,不断开拓新的能力圈。他认为,股票研究和债券研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宏观经济的准确判断,有助于确定组合配置中的行业和品种。
具体而言,行业选择上,王予柯有两大标准——行业发展前景和估值,他倾向于选择符合未来中国经济再平衡方向的行业,并且不会追逐太贵、资金过度参与的行业。站在当前的时点,他表示仍将重点关注公用事业及财富管理等行业,以及在调整后的科技和医药行业中寻找具备性价比的品种。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