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14日获悉,证监会日前发布实施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支持中小基金管理人降本增效。此次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方案着重围绕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同时允许各类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并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举措包括推动降低交易系统模块采购成本、继续加强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行为监管等。
专家认为,优化证券交易模式将进一步降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运营成本,促其聚焦投研等核心能力提升;有利于提升券商交易模式的服务能力,促进银行、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满足基金管理人迫切需求
费率改革对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影响较大。晨星(中国)总经理冯文表示,管理费下调可能导致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基金公司退出市场,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在市场人士看来,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是落实费率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有望满足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迫切需求。
围绕投资者和行业机构“急难愁盼”问题,证监会组织开展多场专题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认为,应进一步提升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并对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建议。证监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论证,在更好的统筹防风险和促发展基础上,推动解决交易端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专家认为,优化证券交易模式也是当前最优选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推动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总体风险可控,同时也可以满足各类机构投资者发展需要。
优化券商交易模式
此次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方案着重围绕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同时允许各类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优化券商交易模式方面,主要针对调研过程中行业机构反映较多的运营成本较高、操作不便利等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建立证券行业服务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的统一业务标准,切实提升券商交易模式在产品开户、协议签署、资金划转、交易对账、数据分发的时效性和便利度,推动降低交易系统模块采购成本,以提高券商交易模式便利性和吸引力。
证券交易模式选择方面,优化后的券商交易模式便利化程度将大幅提高,其与租用交易单元模式将具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为促进形成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模式。预计未来两种交易模式将长期共存,并随着券商服务机构投资者能力的持续增强,有更多权益类产品选择券商交易模式。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方面,虽然当前交易结算风险总体可控,但据了解,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行为的监管,指导交易所、行业协会制定并完善租用交易单元行为的自律管理规则,明晰证券公司、基金管理人等各方权责,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交易单元使用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参与交易。
多家机构认为,从上述举措看,在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同时,监管部门切实考虑到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优化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等举措将有效支持中小基金公司降本增效。
提升券商交易模式服务能力
专家认为,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有利于提升券商交易模式的服务能力,有利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降本增效,也有利于银行、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2017年底,为加强交易行为管理和防范结算风险,证监会启动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试点。2019年1月,试点工作转入常规。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到955亿元,占权益类基金总发行规模的比例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采用券商交易模式的权益类基金中,转换试点前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占比达79%,较2021年同期增加9个百分点,公募基金管理人对券商交易模式认可度持续提高。
机构人士分析,“券结模式”下,交易指令由基金公司首先传至券商系统,而后券商对产品的交易行为实时验资验券,并承担起对公募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随后交易指令才从券商端到达交易所,券商天然在交易结算的风控上具备优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优化证券交易模式有利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降本增效。当前各项费率改革举措稳步实施。截至8月底,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已下调至1.2%、0.2%以下,涉及136家基金管理人、3311只产品,首批费率改革举措已完成。市场预期,随着相关举措的落地实施,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运营压力有所加大。
中邮创业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江刘玮称,为了应对费率下降带来的挑战,基金公司将加强产品创新和投资能力,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投资方案和解决方案。降低费率将鼓励基金公司推出低成本产品,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以吸引投资者。
优化证券交易模式也有利于银行、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管理的各类产品,将参照适用本次证券交易模式优化方案。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