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低迷,Wind银行指数最新的年内跌幅已经达到16.09%,在各个主题行业中排在倒数第七位。银行股这般不思进取也着实拖累了重仓这一板块的公募基金,例如民生加银新动力混合和民生加银精选混合。
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收盘,民生加银新动力混合A年内的净值增长率为-9.6%,成立以来亏了12.4%,在同类的1899只基金中排名靠后;民生加银精选年内的净值增长率为-5.74%,成立以来亏了13%,虽然属于不同基金的类别,但同样在同类的排名中居于靠后的位置。
业绩跨年持续谷底徘徊
黄一明退守银行股成为败笔
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黄一明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时间约为5年半,早年曾在交银施罗德和平安大华任职,但是其基金经理生涯却是从民生加银起步的,他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是公司的一只指数型产品,此后他开始陆续管理公司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观察他截至目前的基金经理生涯,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从2013年到2017年3月31日,这一阶段他总共管理过5只基金;除去一只指数型产品外,第一阶段黄一明的业绩有目共睹,他管理的民生加银城镇化混合和民生加银品牌蓝筹均实现了翻番的任职回报,同时他管理的四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均实现正收益。
但是从他2018年9月19日二度挂帅出任基金经理以来,黄一明所取得的成绩却与之前有着巨大的反差。截至3月24日收盘,他管理民生加银精选的任职回报约为-21.9%,他管理民生加银新动力混合的任职回报约为-15.28%,不仅弱于同类平均,还弱于沪深300。同时,两只基金的规模均十分袖珍,民生加银精选去年四季度末的规模约为1.14亿元,民生加银新动力混合的规模约为0.89亿元。
首先看民生加银精选,黄一明在2019年完整年度所取得的净值增长率仅为0.11%,这一水平在同类的719只基金中排在最后一位。从基金的重仓股来看,作为一只大盘价值型的混合基金,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颇有些飘忽不定:第一季度时还是配置了多只中小创类的股票,包括了上海新阳、星辉娱乐等等;第二季度选股就呈现出了清晰地白马蓝筹特征,十大重仓中基本为沪市蓝筹,仅有立讯精密和顺丰控股两只来自深圳中小板的股票,同时银行股和券商股开始成为基金经理配置的主流。
最大的问题则是出现在了下半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变相导致科技股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内地的科技股成为二级市场的主流,但是该基金的持仓基本退守在了银行股和券商股上,银行股成为基金后两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第三季度的重仓股名单中半数为银行股,包括了工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第四季度,这五只银行股仍然齐刷刷地在列。
对此,笔者注意到,黄一明的持股并不稳定,组合中的标的换手率高,常常会是每个季度都会对组合内的股票进行一次大面积地洗牌。这种高频操作的行为或许与基金规模的不堪有关。
因为面临着未来有可能清盘的压力,基金经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每一阶段操作规模不见起色后,就迅速转换一种风格看看投资者是否认账,但这样的行为效果更不佳,有投资者在基金吧吐槽称“是在为券商做贡献”,并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
2020年仍然不见起色
两只基金前途扑朔迷离
从民生加银新动力的投资轨迹来看,黄一明的思路基本上与民生加银精选如出一辙,他对银行股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
去年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中,当时还没有一只银行股的身影。但是到了去年的三季报中,基金经理夸张地配置了八只银行股,另外两只重仓股为海螺水泥和潍柴动力;第四季度,重仓股中同样出现了八只银行股的名字,另外两只重仓股为海螺水泥和中国平安。这样严重倾向于银行股的投资思路招来了基民的非议:这样操作还不如去买一只银行指数基金划算。
对此,基金经理黄一明在季报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认为经济的见底复苏将会超出市场的预期,叠加可能的降准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我们重点配置了与经济复苏相关度较高的低估值周期板块龙头和大金融板块。”作为一只灵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我们丝毫未见基金经理提及科技的一个字眼儿。
从后来的市场表现和基金净值来看,这只本可以与科技股产生交集的基金遗憾地与去年的大热板块擦身而过,不知道是基金经理能力的覆盖范围不到,还是基金岌岌可危的规模让黄一明有心无力。再从2020年两只基金最新的表现来看,虽然目前基金的一季报还没有公布,但是两只产品的净值表现依然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也可以大体判断基金经理有较大可能继续坚守在银行股为首的大金融板块上了。
截至3月25日收盘,两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均在各自的同类基金中排在后二分之一的位次。本周末,该公司还发布公告调整了几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但是未涉及黄一明所管的产品,不知道这两只持续低迷的基金接下来是否会迎来新的基金经理“转运”。
《全球财说》还发现,民生加银精选基金成立了十年,至今仍然为亏损,其间基金经理更换频繁,大约更换了7名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