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私募基金渐成主流 中企海外并购成本或上升
- 发布时间:2016-04-14 07:4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近年内地市场资金充裕,私募股权项目的估值亦水涨船高。
“目前一些国际大型私募基金对中国市场更加谨慎,他们认为目前估值过高,同时IPO暂停使这些基金对少数股权投资在早期退出存在一定忧虑。”安迈顾问(Alvarez&Marsa)亚洲联席主管施卓敦(Oliver Stratton)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歌斐资产与投中信息4月12日联合发布的 《2015中国PE/VC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项目平均估值仍然高达33倍,甚至超过2011年所谓的“全民PE”时期.同时,受到去年A股IPO落闸的拖累,IPO退出规模从2014 年的957亿美元,减至去年的45亿美元,暴跌95%。
相比之下,人民币基金则更加激进。“今年以来,人民币基金十分活跃,增长势头远远盖过了国际美元基金。这些人民币基金的私募基金更具投机性,他们只要认为在IPO之前仍有一定的价值差距就会扑上去。因此,一些较好项目的估值完全超出想象。”安迈顾问董事总经理王煜表示。
上述白皮书指出,去年人民币基金延续了2014年募集的强劲势头,同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发展局面。2015年度中国PE/VC投资市场披露出的1206只募集完成的基金,其中人民币基金1171只,占比97%。
他续称,以基金退出而言,过去这些国际美元基金主要通过帮助内地企业在香港、美国等地上市获取丰厚的利润。目前来看,市场的主流已经转向将这些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私有化,然后在内地上市。
江浙坏账隐患大
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减速,江苏、浙江大量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
“一些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从银行体系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产能。随着实体经济增长不断放缓,零售、制造等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很多企业的资金进入了民间借贷领域,因此银行体系的潜在坏账风险不容忽视。“王煜向本报记者透露坦言。以零售行业为例,二三线城市近几年兴建了大量的商场,“前几年由于整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大量私募基金的涌入,对于这些零售商而言赚钱很容易。但随着网上购物成为潮流,这些本土品牌面临巨大的压力,一些企业通过高利贷借入的资金,甚至将银行授信用作其他用途。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这些隐藏的问题将会不断暴露。”
江浙两省地方银监局近期披露的数据亦显示,两省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均连续四年“双升”。
王煜表示,此前某些私募基金在投资目标公司时,通常是站在资产或债务交易的角度,“并没有太多增值的内容。随着不良贷款的急剧上升,我们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帮助这类公司,从而减少银行贷款的损失。”
今年以来海外并购同比去年激增3倍
根据Dealogic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迄今为止,在短短不到四个月中,中企境外并购交易宗数为224,累计交易金额已达1030亿美元,逼近去年1071亿美元的全年历史纪录,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三倍以上。
对于安邦退出喜达屋收购,王煜认为该事件或将导致中企海外并购成本上升。他向本报记者透露:“安邦提供了一系列复杂的融资安排,具体细节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但最终可能没法实现。这对中企海外并购的口碑以及诚信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海外资产出售方未来将更加严格地审查中国投资方的融资条款。”同时,他表示,通常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交易中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定金,如果最终交易未能成功,这些定金作为支付给卖方的赔偿,“前几年一些国有企业在这类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赔偿金高达几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