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理财公司高收益揽客 看不见的手危害更大
- 发布时间:2015-12-02 09:30:15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毕晓娟
P2P的兴起,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理财公司瞄上网络,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务必谨慎考察,勿贪图超高收益
当有人伸手向你要钱时,你可能会拒绝。但当有人以超高收益诱惑你进行投资时,有的人或者就会心动,一不小心就陷入了非法集资的陷阱。
你要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投资者屡屡中招,此类事件且屡见不鲜。除了与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有关,还因这些理财公司往往极具迷惑性,且诱惑的方式方方面面。因此,你不得不防,一些集中的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也必不可少。
网络借贷重度沦陷
近年来,非法集资现象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特别当P2P网贷的概念普及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理财公司开始转战网络,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据统计,2014年全国新发投资理财类案件1267起,同比上升616%,涉案金额547.93亿元,同比上升451%。而2014年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分别是2013年全年的11倍、16倍和39倍。
就北京地区来说,截至2015年4月,北京共有20家P2P网贷问题平台,包括经营困难、诈骗、跑路等现象。目前,北京共立案中欧温顿、网金宝、融信宝、里外贷四家P2P类非法集资案件,总计涉案金额约17亿元,涉及投资人4230人。
《投资者报》记者对中欧温顿事件关注较多。2014年2月底,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某某”突然“失联”,不少客户来到中欧温顿的办公地点讨要说法,有客户称共有2000多人受骗,涉及欠款4个亿。媒体报道称,中欧温顿有三假:假的办公地点、假的法人代表、假的基金公司。
据记者走访发现,半年后,仍有投资者堵在中欧温顿办公地所在的海航实业大厦的电梯中试图维权,其中多为年长的投资者——“老头儿老太太”。
业内人士表示,通常假借P2P的名义非法集资,套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概念,设立所谓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超高收益多面诱惑
投资者所见到非法集资公司通常很“正常”——开在商业区高档写字楼里,具有工商登记的合法身份,名称和业务与金融密切相关,许诺无风险高回报……
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看着好好的公司首先就会觉得应该还可以吧。”殊不知,投资者更容易被此类公司所承诺的高额回报所引诱,同时编造出“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让投资者相信只要通过该公司进行理财就能成为那样的幸运儿。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为吸引更多的群众,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面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一些投资者在急切求富和盲目从众心理的支配下,缺乏理性,对不法分子虚拟的高额回报深信不疑,幻想“一夜暴富”,草率甚至是盲目地倾其所有。还有的自己受骗后又去欺骗别人,希望通过骗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结果越陷越深。等到此类财富管理公司跑路或者“消失”后,投资者意识到风险也为时已晚。
此外,此类财富管理公司以养殖蚂蚁、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或者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引投资者。同时,还有的公司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谨慎投资多方防范
近日,在“互联网金融+打击非法集资高峰论坛”上,南京财经大学闫海峰教授提醒投资人,不少财富管理公司披着P2P外衣行非法集资之实,投资前不妨先做三个判断:一是看有无资产端,借款方是否是雄厚的实业项目;二是弄清楚借来的钱到底做什么用;三是判断是否是“庞氏骗局”。
另外,超高收益作为最强大的诱惑。投资者一定要明确,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我国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回报率不受法律保护,这点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值。
积木盒子CEO董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理财市场的活跃也反映出投资者强烈的理财需求。在一定政策套利的创新阶段,进入理财市场的门槛会降低,所以造成整个市场的良莠不齐,也给投资领域进行投资与理财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淆。
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博士建议利用互联网手段打击非法集资,通过大数据等互联网金融新技术对财富管理公司、平台企业进行严格的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