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征信市场规模究竟多大

  • 发布时间:2015-11-23 07:3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凯  责任编辑:毕晓娟

  中国的征信市场是一个待开发的市场。从制度层面看,监管部门和征信机构需要携手搭建、完善信用生态;从微观层面看,征信机构除了探索业务运作模式,还要思考业务边界在哪儿。只有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厘清后,方能真正论市场之规模。眼下,“蓝海论”、“千亿规模论”,只是市场的一个愿景。

  “稳妥推进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工作”是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征信工作中的重要一项,但时值岁末,个人征信许可证依然未颁发。

  截至目前,7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央行备案,8家个人征信机构“准备”拿牌照。

  央行行长助理杨子强在某研讨会上强调,“严把征信行业进入门槛,不搞多而乱。”但是,征信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已炙手可热,设立全资征信子公司的安硕信息股价一度飙升至400元上方。为何市场对征信行业如此期待?换句话说,这个市场有多大规模?央行又为何如此谨慎发放牌照?

  市场规模:有争议

  截至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未来有多大空间呢?乐观者认为,规模超千亿;谨慎者认为,市场容量有限,且不易赚钱

  “相较于欧美市场,中国信用管理处于初步阶段。”据国内首家上市征信公司商安信(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商安信”)首席执行官陈晓东介绍,美国资信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占GDP的1.5‰,在欧洲,这一比例为1‰,而中国目前这一占比仅为0.05‰,与欧美市场有几十倍差距。

  平安证券发表的征信行业专题报告《计算机行业征信市场系列研究》预计,中国征信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其中企业征信市场规模有百亿元,个人征信市场规模有千亿元。

  美国富国银行高级副总裁王强在《给中国个人征信市场估值》中预计,中国个人征信市场规模大概35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2000亿元。

  另一个数据也能佐证这个市场空间之大。央行征信中心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李连三透露,央行征信中心的企业信用信息大约每天被查询24.6万次,个人信用信息每天被查询164万次。2015年前三个季度,企业信用信息累计已被查询6000多万次,个人信用信息累计已被查询4亿次。

  不过,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给市场“泼冷水”,征信服务只是为信息使用者管理和决策提供外部信息参考,只是在主体决策中起辅助作用,“征信市场的容量有限,不容易赚钱”。

  对此,陈晓东的观点不谋而合,“信用行业最重要的是公信力,入门门槛很低,但获利门槛很高。适合的信用评级模型、完整并及时更新的数据库,都需要前期投入。”

  个人征信:再等待

  一、央行至今未发一张牌照;二、个人数据采集非常困难;三、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未普及;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市场规模再大,也得也有运营牌照。

  2013年,央行下发《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征信业务实行审核制”。

  今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在准备工作期间,上述机构中多家已经推出产品上线,如芝麻信用的芝麻信用分、腾讯信用分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央行完成了对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的首轮验收工作,随后又完成第二轮验收工作。央行验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业务端主要考察数据来源、系统模型、产品形态、技术以及合作伙伴;对于机构内部,主要考察组织架构、管理团队、管理制度。

  如今已近12月初,央行还是没有发放个人征信牌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目前国内个人征信牌照需要继续解决顶层设计问题,“互联网征信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问题与挑战,都需要有效的‘顶层设计’,同时相关概念还需进一步阐释。”

  除此之外,个人征信数据的采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都是横档在个人征信发展路上的难题,要开启这个市场困难重重。

  仅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这一个问题,解决的难度极大。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坦言,“十几年前就在讨论这个问题,难度非常之大。”

  《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个人公共征信系统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省/直辖市政府征信系统为辅。但是两个系统的信息格式不完全一样。同时,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尚未普及,个人及家庭的收支状况不透明,以致消费者进行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缺乏,个人信用记录采集困难。

  在中国征信业50人论坛秘书长刘军看来,“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来进行信用数据分析,难度大,过程漫长。”

  企业征信:竞争大

  7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各家机构主要业务各有侧重

  从目前的制度来看,整体上遵循的是企业征信先行。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征信业务为备案制”。

  2014年8月末,首批第三方征信机构获批企业征信牌照。随后,央行又发放了两批企业征信牌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7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获得企业征信牌照的各家机构主要业务各有侧重:类似中诚信这样只做征信业务的机构,有类似商立信这样长于进出口企业、关注中小企业群体的征信机构。

  “中小企业融资难,且没有自己的信用名片。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可以让企业信贷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陈晓东表示,与绝大多数评级机构侧重于投资性风险不同,商安信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注重企业短期流动性风险和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估,能直观地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风险度,更适合中国企业的需求。

  企业征信数据分四块:金融数据、政府公共数据、业务数据、其他数据。其中,业务数据分布在行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4年7月发表了《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企业信用数据主要分布在工商、质检、海关、公安、法院、税务、银行等政府和业务部门,少部分数据存在于企业。数据的开放还不完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征信的需要。

  数据显然是企业征信机构的生命力。陈晓东介绍,商安信目前自建的中国企业数据库,在库数据已经超过2500万家。11月上旬,又推出了3A-biz 2.0商业风险管理多应用平台、3A-eBiz移动端和3A-Verify等大数据产品,“明年还会陆续推出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征信新产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