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互联网+汹涌而来 农金机构如何站稳风口

  • 发布时间:2015-06-01 13:31: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本期执笔 张晓玮  责任编辑:刘波

  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金融的各个领域,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

  目前,中国农村网民的数量已超1.77亿人,其中农村网民手机上网规模已达1.49亿人,平时手机上网的比率比城市还高3%。这让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网络销售金融产品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迅速地扩展至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也正在快速地向农村地区渗透。

  据央行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口径涉农贷款为23.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8.1%;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由2945个减少至1570个。这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但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弱、网点少、覆盖面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在满足现代农业在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等方面的服务有所欠缺。

  推动“三农”金融的发展,需要寻求政策支持和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合理平衡。互联网金融在两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降低成本和大数据收集,因此它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这一进程。而其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样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农民的接受度不高、风险管控需要同线下结合,需要对数据进行甄别鉴伪等。

  金融的本质在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在于信贷。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互联网金融组织据此针对“三农”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尤其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产品和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类型,对银行的存款贷款和理财产品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冲击。除此之外,几大电商也将农村地区视为了业务发展的蓝海,如阿里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将要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通过为乡村推广员试点授信的方式,推广京东金融的白条、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农行、邮储银行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推出了磐云平台、微银行系列等产品加以应对。但根植于农村领域的农信社、农商行等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才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由于它们一般采取小法人、大系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在面对其它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时,往往会因为竞争更加充分、政策优势不明显、产品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处于不利局面。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农信社、农商行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依托网点众多的特点,农信社、农商行可以发挥其地缘优势,和成熟电商、专业数据提供商、P2P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快速切入数据信贷领域,以对线下客户的粘度加强风控管理,发展直销银行、金融超市、社区银行等,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加强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同时,农信社和农商行还要坚持准确的市场定位,不忘自己“支农支小”主力军的身份和联系农村金融纽带的作用,在服务“三农”小微的定位上实现差异化竞争,才能在互联网+来势汹涌的浪潮中站稳风口。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