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及思路
- 发布时间:2015-11-23 10:21:00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毕晓娟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于互联生存、业务运营及业务推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平台和众筹融资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且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缺乏统一的监管和风险管理规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将对金融体系产生结构性、甚至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既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进行鼓励,同时也应通过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引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信用评级,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规范、有序、安全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和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2005年之前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网络化。2005年~2012年第三方支付崛起,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深入到了金融业务领域。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快速发展,网络支付、结算等业务变得更为快捷和便利。2012年~2013年属于爆发式的发展阶段,亦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自此线上平台不断出现,如P2P网贷平台、众筹融资平台等;一些保险、银行、电商也纷纷展开网络业务,不断建设和改造线上平台。2014年以后就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入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者的风险事件频发,互联网金融业务结构、业务规模的成长已经可能对金融形成结构性、系统性风险的冲击。由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和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
(一)互联网金融本身不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随着金融业务的拓展和衍生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中介风险管理的功能大大强化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参与成本提高了,风险管理旨在降低参与成本。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借款人和存款人之间的直接交易,不涉及参与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不具有管理风险的功能。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则可以通过其专业人员、知识和经验等帮助互联网金融进行风险管理。
(二)互联网金融主体持续经营风险。互联网金融前期无明确的准入标准,造成行业参与者良莠不齐,很多实体经营基础薄弱,其是否具有足够资金进行人员、技术方面的投入以及日常的运营维护,将直接影响其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将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安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利用其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市场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对相应主体进行主体信用评级,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其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判断,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筛选。
(三)互联网金融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难以独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网络无法囊括所有信息,也无法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具体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借贷项目,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潜在的网络贷款人依然无法独立确定以下要素:(1)借款人及其项目所陈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贷款项目的违约风险;(3)贷款利率与贷款风险是否匹配等。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公开本身也存在着高额成本,包括社会安全成本、隐私保护成本等,且一般情况下这些成本要远高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收益。信用评级在解决信息非对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存在道德法律风险。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互联网金融中存在非法集资、欺诈及洗钱等行为,在此背景下,信用评级的专业从业人员能够对相关事项进行判断,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同时专业的信用机构以第三方的角度来评价信用产品,避免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了高利润而自行提高债务人信用评分。
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下,需要根据互联网金融无法进行自我风险管控的风险特征,在坚持互联网金融资金安全、偿付能力与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下,积极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主体、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识别,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信息不对称缓减、信用风险揭示、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功能,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安全发展。
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的思路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评级仍然可以采用个体评级和支持评级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个体评级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评价:业务风险、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其中三者之间是否相互匹配是判断个体信用的主要尺度。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生事物,能够获得外部支持以及获得外部支持的力度,对于企业信用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有决定性的。通常我们会发现,那些具有大型金融机构背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容易存活并获得发展,直至创造出一种全新经营业态。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体信用评级。互联网金融主体信用评级主要考虑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和支持评级。
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产生一般来自外部的生存环境因素(外部环境)、自身运营因素(竞争力)及风险管理能力。互联网金融主体在一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开展金融创新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实体经济、产业结构、持续发展潜力的影响,法律监管环境及社会信用环境等也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实现收益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盈利模式的确立往往确定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风险管理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健全的治理结构、有序的内部管理组织和制度。对其经营独立性、关联交易、人员配备等信息的掌握,可以对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有更直观的判断。
互联网金融的财务风险受到财务状况、资本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影响。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体现,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资本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吸收各类风险损失的重要缓冲工具,所以资本状况成为衡量受评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要素。当企业发生危机或面临突发事件时,流动性几乎是扭转局面的唯一要素。
互联网金融主体的支持评级主要是股东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信用支持、品牌支持等,其他的还包括实体金融机构、政府等。
(二)互联网金融工具评级。互联网金融工具作为投资者直接投资的对象,其信用风险评级对投资者具有重要的风险揭示作用。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快,且互联网金融工具具有投资风险高、结构复杂、创新产品合法合规性弱等特征。
一般来讲,互联网金融工具投资对象在资本实力、收入情况、现金流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偿债能力相对较差。对互联网金融工具投资风险的揭示,可进一步缓解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对于结构复杂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往往投资者权益实现条件复杂,或经多层、拆分、重组等结构化复杂设计。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等要求均较高,互联网运营平台的运营能力是支持复杂金融工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主体的信用运营能力的评价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投资者权益在结构化设计中合同条款的保障程度,是信用评级的重要关注点,具有充分揭示风险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工具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工具创新也日新月异,在外部监管边界不明确的情况下,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合法合规性成为投资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对于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则坚持两条基本监管原则,首先是产品设计是否考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然后是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完全和真实。在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这也是信用评级的重要出发点。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冲击已经显现,信用评级对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和融资工具有较好的风险防范功能和作用。因此,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快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引入信用评级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快速、规范、有序、安全发展做好必要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