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利率管制“终结”:银行业将面临更大考验

  • 发布时间:2015-11-02 11:16:39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好强  责任编辑:刘波

  不足一年的时间跨度内,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并平稳有序地实现了全面的利率市场化,政策力度和频度之大可谓空前。

  从实际效果来看,“双降”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确保了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的平稳增长,缓解了对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担忧;另一方面,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引导式的逐步放开,在使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的同时,也给银行留足了转型发展的空间,倒逼银行提升自身的定价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差异化定价格局。

  利率管制终结:

  市场化改革水到渠成“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央行的新政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宣告完成,我国的利率管制时代彻底终结。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央行在降息、降准的同时,也在同步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从去年11月22日将存款利率上限设定为1.2倍,到今年3月1日的1.3倍,再到5月11日的1.5倍,再到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在此过程中,随着各家银行逐渐形成各自的存款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全面放开的条件。

  此外,伴随着多次降息、降准的逐步落地,期间存款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日益壮大,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顺利发行,均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落地做好了铺垫,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已经开始发育。

  不过,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央行表示,“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过央行利率政策指导体系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各类金融市场以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利率定价”和“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将成为央行下一步构建和完善利率政策体系的着力点。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尽管存款利率上限彻底放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但未来利率调控机制建设、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和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将是重点,应予以密切关注。

  盈利影响:

  总体不容乐观“尽管是对称降息,但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未变,银行息差收窄。虽然降准有利于改善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对银行息差有利,但在目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效果也较为有限。”连平分析,在当前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情况下,由于之前多数银行并没有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此次完全放开后,存款利率不会普遍大幅上浮。

  而综合多次降息、降准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来看,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总体仍偏负面。分析16家上市银行的情况不难看到,近一年的降息过程中,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逐步放开,前期各商业银行因为存款利率的上浮加大,息差收窄相对明显。

  与此同时,多次降息、降准对理财市场的冲击也非常明显。银率网报告显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在今年一季度相对平稳,二季度自5月份开始进入下跌通道,三季度跌幅加深。而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有进一步下跌空间,这将直接冲击银行的主动负债能力。

  不过,考虑到存量贷款和到期贷款重定价两者之间的差异,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认为,单就本次降息而言,对银行业在未来一年之内的净利冲击为-2%。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短期内对银行的存款定价策略边际影响几乎为零。而最近两次的降息也确实并未对存款利率的浮动造成太大的影响。

  9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储备货币)项下降了7060亿元,与9月份人民币贷款放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吻合。长江证券更据此推测,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超储率水平有所下降,加之10月份税款集中入库,将相应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预计降准释放流动性6500亿元左右,对上市银行整体盈利的正面贡献大约为1%。

  定价能力:

  考验刚刚开始

  尽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银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未来新兴业务的创新将层出不穷,银行必然面临更多的定价难题,而未来风险定价能力如何,又将直接关乎银行竞争力和转型的成功与否。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定价能力的考验刚刚开始。

  从目前的存款利率情况来看,银行的差异化定价能力值得肯定。据记者调查,截至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差异化定价格局,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未在降息后一味提高存款利率,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则表现出了相对激进的揽存动机。如此一来,差异化定价机制的形成,无疑强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既有利于融资成本的下行,更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也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负债压力。

  虽然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已经初步形成,而且随着贷存比考核的取消,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明显提升,但传统的存款立行正逐渐被资管立行所取代,而资管立行对于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改善盈利结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银行自身的定价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无疑成为银行业下一步转型的重点。

  不仅如此,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产品定价能力也亟待提升。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国际大型银行的投行业务占有收入的很大比重,其中定价能力至关重要。而我国银行对于跨境并购交易、跨境资金归集等中间业务的定价经验明显不足,定价机制亟待完善。

  对此,连平坦言,“长期看,银行需要从提高存贷款定价能力、风险定价能力、优化业务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来加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