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

宁波普惠金融这十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宁波市普惠金融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金融供给日趋丰富,构建了多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全领域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从量上看,普惠领域信贷投放稳步增长;从面上看,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从质上看,信贷结构更趋优化。

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阐述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2019年,宁波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十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作要求,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支持实体经济本源,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全力支持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见证十年之变,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十年弹指一挥间,宁波市普惠金融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金融供给日趋丰富,构建了多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全领域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固本强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坚持长效机制与行业政策共推,普惠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立足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宁波监管局陆续出台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涵盖金融支持民营小微、科技创新、外贸、乡村振兴、老年人、新市民等“1+N”政策体系,建立以“两增考核”为核心,监管评价、指标监测、定期通报、日常联系、基层走访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1+6”工作推进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建立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坚持数字普惠与实体运营互补,普惠金融工作平台不断完善。借力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与浙江省金综平台、宁波市金融数智大脑等系统平台对接,指导开发“浙里甬e保”健康保险数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指导成立全国首家实体化运营的知识产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组建知识产权保险服务联盟,构建“保险+维权+服务”的宁波模式,积极创建政产融协同、共创共建的普惠金融生态。坚持生产生活场景与服务对接场景共建,普惠金融工作场景不断丰富。依托“浙里办”“甬金通”等政府平台,搭建新市民金融服务、融资需求对接等场景,通过设置主题突出、功能完善、适用多元的场景栏目,集中展示普惠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实现普惠金融政策“一屏通览”、融资需求“一屏通办”。

统筹联动,普惠金融政策合力显著增强。强化部门联动,有效协同产业发展政策、差异化监管政策和财政税务支持政策,先后针对小微企业园、“放心消费”商户、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出台专项政策,助力产业经济和市场主体稳健发展。强化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互通企业纳税评价、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名单信息;通过“名单制+数智化”方式,精准筛选政策适用对象,形成政策适配主体清单,并点对点推送至贷款主办行或开户行开展对接。强化工作共促,针对联动制定的专项政策、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坚持“双向同促、联动共推”,共同督导推进政策落实和行动落地。近3年来,围绕小微园区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先后组织开展了近10次联动督导活动。

惠泽大众,普惠金融服务成效不断显现。从量上看,普惠领域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辖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24.63亿元,是十年前的2.98倍;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47.76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3.72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804.6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1.81倍。从面上看,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截至2023年6月末,全辖小微企业有贷户64.58万户次,是十年前的4.65倍;近三年累计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5.76万户;农户贷款余额2146.15亿元,是普惠金改前的1.84倍。从质上看,信贷结构更趋优化。截至2023年6月末,全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949.32亿元,较年初增长22.87%,在各项贷款中占比14%,较十年前提高了8.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和循环贷余额4246.45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30.5%。

二、钩沉十年之为,普惠金融服务厚积薄发

十年来,宁波监管局紧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探索金融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推进、精准兑现的全过程管理,广大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持续增强可得性,为市场主体创新更便利金融举措。推动辖内金融机构转变服务理念,从“坐等客”到“走访客”,先后组织“百行进万企”“百圈千场”等专项走访对接行动10余次,机构主动上客户门问金融需求,并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满足其合理金融需要。从“偏信贷”到“服务全”,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对产业集聚、资源汇集的小微企业园推出“伙伴银行”机制,满足园区和园内企业管理、融资、结算、支付、外汇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金融需求。从“重抵押”到“强信用”,推动银行机构融汇政府信息、纳税信息、经营信息和金融信息,发掘数据价值,强化信用加成,提升信用贷款占比。

持续扩大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优质金融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工作,提前3年完成“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任务。组织开展辖内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历时3年实现建档立卡全覆盖。持续拓宽涉农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开展生猪活体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综合抵押等试点工作;指导开发出“榨菜贷”“粮保宝”等专项信贷产品,助力涉农主体融资易得可得。

持续提升满意度,让人民群众感受更温暖金融服务。积极打造“金融甬助老”品牌,推进金融网点“便老化”建设、金融科技“适老化”改造和金融科技知识“为老化”宣教,两年累计开展培训1万余次,参与培训老年客户超17万人次。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积分+信贷”“积分+保险”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6月末,已有11家银行机构推出15款专项信贷产品,贷款余额41.26亿元;“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为新市民提供多重意外风险保障。坚持“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联合推出“天一甬宁保”“灵活就业保”“甬学保”等一批普惠型保险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风险保障水平。

三、承启十年之势,普惠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下一步,宁波监管局将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落实好总局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相关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金融理念、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变革,推动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由“试验”向“示范”提升。

一是进一步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发挥宁波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改革实践的优势,运用银行、保险、信托、融担等多样化的集成改革成果,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大金融”的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谋划解决市场主体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产政融协同、各方共创共建的良好生态。

二是进一步深化数智化监管。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外贸、文旅等重点领域,将政务属性标签与企业属性标签进行关联匹配,加大对“无贷户”“长尾端”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场景化+名单制+大数据”为核心,以“线上推送+线下走访+闭环管理”为支撑,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开展走访对接和上门服务,抓实现代金融监管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监管政策落地效果。

三是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平台建设。配合地方政府建设“一大脑多平台”的数字普惠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甬金通”数智金融大脑、“浙里甬e保”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等多层数据体系,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类政务数据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运用的互联互动互促,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各类政务信息、管理信息的利用,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产品的适配性和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众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企鹅号

中国网财经
网易号

中国网财经
微信视频号

中国网财经
抖音号

中国网财经
快手号

中国网财经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