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金融从业20余年,曾在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科技等多个板块相关部门任职,对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中小企业等业务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超4400亿元,有贷户近23万户,贷款不良率不到1%,贷款规模、户数、资产质量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下阶段,中信银行将继续着力提升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经营价值、协同价值、创新价值及未来价值,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之路,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推进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我国普惠金融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增强了国民经济韧性、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打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近年来,打造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成为消除金融抑制、释放金融活力重要途径,对助力实体经济补短板、强弱项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金融资源向社会经济体系的远端末梢输送,支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和吸纳就业主力军的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有力保障了“六稳六保”落实落地。
新发展阶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要将发展普惠金融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扩大内需战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机融合,畅通资本要素和实体经济间的良性循环,积极为实体经济“输血”,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推动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聚焦“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持续丰富高质量金融供给,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增强金融资源在区域、人群之间的均衡配置,促进收入水平增长和改善发展不平等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做出了贡献。
新发展阶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普惠金融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机融合,打造更具公平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殊群体,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风险的形成根源在于“大水漫灌”式的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导致结构失衡,助长投机套利。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潜在风险隐患逐步消除。
新发展阶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将发展普惠金融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机融合,“把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大对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信贷支持,通过有效甄别、主动筛选、精准发力,推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良性发展。此外,鉴于普惠金融在银行贷款中占比已超10%,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普惠金融领域风险监测、防范和处置长效机制,确保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正确处理“商业性”与“政策性”的关系
“商业性”是银行经营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将稀缺的信贷资源优先给予能够带来较大效益且风险可控的地区和企业。“政策性”是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选择,处于产业链末端、数量庞大的普惠金融客群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保企业稳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亟需金融支持的重点群体。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助力稳经济大盘是银行最大的商业利益。在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国之大者”,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算大账、总账、长远账,通过专业化机制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提升金融服务产能,降低业务盈亏平衡点,在让利小微企业的同时,注重激发商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商业性”与“政策性”的辩证统一。
(二)正确处理“选择性”与“包容性”的关系
“选择性”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即商业银行应优先支持有效创造社会价值、具有长期经营潜力、抗风险能力较好的市场主体。“包容性”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可得性,为有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商业银行天生以安全为前提,对客户进行风险甄别,通过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在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选择将有限信贷资源着力向实体经济倾斜,在提升服务广度和深度中增强“包容性”;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提升风险防控的本领,通过持续探索风险管控模式、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可选择”范围的有效扩大,实现对整个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进而实现“选择性”与“包容性”的辩证统一。
(三)正确处理“可持续”和“可负担”的关系
“可持续”是商业运作的根本逻辑,商业银行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以合理利润保障持续经营能力,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更好提供金融服务。“可负担”则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减费让利,在服务定价上惠及更多群体。
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自身的健康可持续为前提,通过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定价,保障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的控制,综合经营价值的提升以及未来客群价值的发掘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努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本“可负担”,进而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作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探索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坚定不移提升六种能力,协调处理三组关系,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之路,积极打造人民福祉与价值增值相统一的“价值普惠”体系。
(一)坚定不移提升专业化体制机制引领力
坚持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核心,将打造“价值普惠”上升为全行战略,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普惠金融领导小组,确保全行目标一致、方向一致、行动一致。打造“总行六统一+分行四集中”特色业务模式:总行端设立普惠金融部一级部,按照“制度、流程、产品、风险、系统、品牌”六统一的原则,负责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统筹管理;分行端在普惠金融部搭建“审查、审批、放款及贷后”四集中的运营管理平台,推动“管营一体”专营团队建设,组建专门产品经理、专职客户经理及专业审批人队伍,专业高效赋能业务发展。
(二)坚定不移提升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力
坚持以“数字中信”建设为引领,推动“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数字化转型重要阵地和创新前沿,打造亿级客户数据工厂、投产数据分析云平台、建设“中信大脑”,将数据资产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普惠金融业务全流程,以更加迅捷的产品研发、更加贴心的运营管理、更加智能的风险防控,最大力度提升线上化水平、最大限度节约分支行人力、最大程度拓展服务触角。
(三)坚定不移提升标准化产品体系支撑力
坚持“标准化流程、模块化组件、开放式对接”和“鼓励创新、适度容错”创新思路,打造智能信贷工厂产品研发模式,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4,项目并行投产能力提升3倍,产品线上化率大幅提升;打造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试验田机制,除去研发人员后顾之忧,快速构建“中信易贷”普惠金融标准化产品体系工具箱。仅在产业链金融、场景化融资方面,即创新研发20多项子产品,全面覆盖抵质押、保证、信用等各种模式,有效支持随借随还、中长期、无还本续贷等各类需求。如依托进出口贸易场景,研发“关税e贷”“跨境电商e贷”等产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去,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坚定不移提升立体化获客渠道拓展力
坚持“开放、共享、共赢”合作原则,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获客渠道体系,为一线人员提供便捷式智能化获客指引。以网点覆盖和客户口碑为支撑,推动开展社交圈、生活圈关联客户裂变式营销,聚焦开发“客户的客户”;以大客户优势和集团协同为支撑,推动开展供应链、股权链延伸式营销,聚焦开发“链上的客户”;以金融科技和优质服务为支撑,推动开展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互联网平台、增信机构场景化营销,聚焦开发“平台的客户”。仅以平台为例,我行已与30余家地方政府、超1万家企业,建立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关系。
(五)坚定不移提升综合化客户经营服务力
坚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经营理念,围绕打造“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依托中信集团全金融牌照优势,按照“一个中信、一个客户、一点接入、全集团响应”原则,“商行+投行+私行”“债权+股权”“国内+国际”联动,努力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贷款行、主结算行、主合作行,运用“投、贷、债、证、租、保”等多元化产品,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维度、一站式、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内涵,推动实现结算存款沉淀、零售带动、成长后合作等综合收益,在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六)坚定不移提升体系化风险管控保障力
坚持“全员、全面、全程”风险文化,深入推进授信政策、审查审批制度、营销指引、资源配置与考核政策、行业研究“五策合一”,推动风险关口前移,统一前中后台风险偏好。搭建涵盖60多项制度的普惠金融风险政策体系,覆盖识别、评估、监测及报告等在内的风险管理全过程,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真普惠、真经营”。搭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智能化风控平台,实现自动化受理、自动化审批、自动化贷后管理,其中自动化定检率达95%,推动风险防控从“人防”向“智控”转变。
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规模超4400亿元,有贷户近23万户,贷款不良率不到1%,贷款规模、户数、资产质量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下阶段,中信银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提升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经营价值、协同价值、创新价值及未来价值,积极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之路,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推进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应有的力量。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众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企鹅号
中国网财经
网易号
中国网财经
微信视频号
中国网财经
抖音号
中国网财经
快手号
中国网财经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