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
建机制、强联动、促创新、谋发展,引领江西省银行保险业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普惠金融发展短板弱项,推动江西省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打造“江西样板”,普惠金融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正确指导下,建机制、强联动、促创新、谋发展,引领全省银行保险业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普惠金融发展短板弱项,推动全省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打造“江西样板”,普惠金融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建机制,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一是强化监管引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党委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赛辉亲自部署,高位推进,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连续5年出台《江西银行保险业普惠金融行动方案》,结合江西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制定普惠金融信贷计划,分解到各机构、各设区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工作体系,跟踪落实,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监管评价和考核监测机制。
二是推进各级联动。制定局领导普惠金融联系点制度,省、分局领导班子挂点联系县(市、区)党委、政府联系点,形成各级领导抓普惠金融的工作机制。明确机关各处室和各监管分局的职责边界,形成监管合力,推动完成考核目标。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组织编写普惠金融知识读本、三农、扶贫政策文件汇编和金融扶贫产品案例汇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及产品案例汇编等,举办普惠金融政策培训,编发《普惠金融工作动态》,多渠道传导普惠金融政策。开展“普惠金融·建功立业”活动,鼓励创先争优,营造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环境。
(二)促改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健全专业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引导大中型银行机构建立起专业化普惠金融经营机制;引导地方法人机构结合自身定位,下沉重心,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引导银行机构完善尽职免责制度,落实不良容忍度和普惠金融类指标权重占比等考核要求,完善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
二是稳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推进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2011年实现全省1402个乡镇银行机构全覆盖,至2015年底又实现16826个行政村银行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目前城商行、农商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为98.63%。银行机构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和基础金融服务的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同时不断引导保险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通过三农保险服务站、银行网点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实现了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100%。全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账户”。
三是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指导各银行机构制定普惠金融信贷计划,并将其层层分解到各地市,通过监测考核,落实机构主体责任。截至2023年8月末,江西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11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063.32亿元、户数136.02万户,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1.45倍、76.26万户。涉农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83倍。十年来,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抓试点,发展地方普惠金融模式。2020年9月江西省赣州、吉安两地获批成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江西监管局主动服务大局,聚焦重点,积极提升试验区内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一是鼓励探索,率先种好“试验田”。2021年初印发《江西银保监局关于支持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从构建普惠金融机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18条措施,督促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试验区改革发展。截至2023年8月末,赣州、吉安试验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70.2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9.2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2.13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5020.0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5.6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615.1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2.43%。
二是压实责任,织密机构“服务网”。支持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赣州、吉安增设分支机构。试验区共新设银行网点33家、保险分支机构39家。多家银行在试验区成立专业性分支机构,下沉服务网点、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率。
三是创新驱动,打造服务“助推器”。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如江西银行在试验区内首创“动产数字贷”,交通银行的“新农直通贷”和光大银行的“快递贷”为全省首单,井冈山市推出“旅游收益权质押贷款”,南康区推出“南康家具贷”,石城县推出“鞋服产业贷”,新干县推出“箱包贷”,人保财险在安福县推出“井冈蜜柚(金兰柚)价格指数保险”等。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有效盘活了试验区内金融资源。
为缓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群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弥补县域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提出以各县(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为依托,按照“政府主导、监管推动、金融参与、多方聚力”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普惠中心”)建设。
2020年以来,全省11个地市共建成41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行性、覆盖面和满意度。其中,赣州市南康区普惠中心成为样板工程,得到了江西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其他普惠中心也形成了各自特色。截至2023年8月末,全省普惠中心累计撮合发放贷款182.41亿元,17681户次,形成了集政策宣传、信用服务、信贷撮合、信贷增信、培训咨询五大功能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
(一)打造政策宣传中心。普惠中心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广泛宣传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帮助当地企业和居民百姓用好金融工具、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开辟线下宣传专区。场所内设置政策宣传区,摆放普惠金融政策汇编、宣传折页,滚动播放政策宣传视频,工作人员现场宣传普惠金融知识;布设电子宣传终端,集中宣传当地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二是开设线上宣传专栏。有条件的普惠中心在线上开设公众号,设置直播专区,组织金融机构定期开展直播活动,宣传普惠金融政策与产品。利用地方政务服务网站开设“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专栏”,宣传普惠金融政策。
(二)打造信贷撮合中心。普惠中心开发系统平台,聚合金融服务资源,快速响应融资需求,提高银企对接效率。一是“一体化”摸排需求。普惠中心通过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走访企业、银企对接会等方式,面向市场主体发送信贷需求问卷,针对有信贷需求的主体,引导其前往普惠中心申办业务。二是“一次性”申办贷款。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查阅各银行机构及各类型普惠贷款产品,快速查询、检索、匹配适合自身的普惠贷款产品,并选择机构。中心按次序推送至银行,提高申贷成功率。三是“一对一”金融服务。银行收到申请后,按照“立即响应、限时对接、限时办结”的原则,主动联系客户,限时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限期办结,加快融资服务速度。四是“一条龙”跟踪问效。普惠中心实时掌握每笔申贷对接、受理、审批、授信进展,逐笔跟踪机构服务质效,促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三)打造信用信息中心。各普惠中心组织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信息建档立卡,构建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通机制,努力破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一是线上共享信息。联合当地发改委等部门,推动线上信用信息共享,查询不动产、动产、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务信息。二是线下补充归集。引导市场主体依托政务大厅,根据申贷需要,补充归集用水、用电、纳税、征信等信息,同步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授权普惠中心转送银行,助力为企业精准画像。
(四)打造融资增信中心。普惠中心积极推动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出台政策措施,帮助弱势群体公平合理地获得金融资源,增强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多元增信缓解担保难题。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功能,提供涵盖政府增信、担保增信、保证保险等一揽子融资增信服务。集中受理“政策融资担保”“财园信贷通”等业务,增强银行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二是还款贴息激励履约守信。有的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通过普惠中心建档立卡并申办普惠贷款的首贷户和新市民给予贴息奖励。如南康区以最高3000元为限额,给予每户贷款年化利率1%的利息补贴。有别于传统的直接利息抵扣方式,正常履约还款后发放贴息,有助于提升政策红利获得感,激励借款人履约守信,优化诚信环境。
(五)打造培训咨询中心。普惠中心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问需于民、为民解惑,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素养。一是开通服务热线。由地方政府管理、监管机构监督,了解公众金融需求,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二是关注新设企业。加强部门联动,在市民服务大厅企业注册登记等窗口,向新设企业提供金融宣传资料,告知信贷申报流程,实现从“企业找金融”向“金融找企业”转变。三是举办金融讲堂。联合金融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开展专题性金融培训。四是组织融资辅导。组织金融机构与融资有困难的企业现场交流,为其“把脉问诊”,指导财务管理优化,探讨融资解决方案,让市场主体既“融资”又“融智”。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性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将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体系、进一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助力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接续奋斗。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众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企鹅号
中国网财经
网易号
中国网财经
微信视频号
中国网财经
抖音号
中国网财经
快手号
中国网财经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