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月26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
其中,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呈上升趋势。专家预计,后续理财公司仍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同时逐步丰富权益类产品布局。
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报告》显示,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整体符合预期。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同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63万只;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8130万个,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31%,其中个人投资者仍占据理财市场绝对主力,数量占比高达99.23%。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理财产品已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1万亿元,其中2021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
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近六成
作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重要载体,理财公司近两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理财市场重要机构类型。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4家获批开业。截至2021年底,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近六成,且全部为净值型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银行正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报告》称,中小银行受限于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不足,理财业务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截至2021年底,存续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了90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通过代销业务继续参与理财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超市”。
“目前,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尚未对互联网代销平台、券商、基金公司开放。”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监管未进一步放开代销机构的情况下,应当抓住政策窗口,提前布局赛道,快速适应市场。此外,中小银行发展代销业务具有区域优势。中小银行在地方影响力较大,客户信任度较高,有利于其建立稳定的代销合作关系。
固收类产品仍是主流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319家银行机构和21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
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6.78万亿元,同比增长22.8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2.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14万亿元,同比下降46.13%,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3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8%;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小,为18亿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今年理财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固收+”产品拓展力度,以此提升投资收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现阶段“固收+”及混合类理财产品是理财公司渐进式开展权益投资的重要方式。预计中短期内理财公司仍会延续泛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配置思路,逐步丰富权益类产品布局,渐进式加强权益投资。
(责任编辑: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