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吉利以产学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中国教育改革。
又是毕业季,凤凰花似火,虽有离别愁,青春不散场。
今天,三亚学院5000多名毕业生即将奔赴新征程。将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毕业生探讨青春、教育,择业与未来,寄语大学生脚踏实地,提升能力、把握青春,主动作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示出特别的才华,在未来的人生中收获快乐、幸福和成功。
三亚学院
致学习: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李书福一开始通过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引出对“学历和能力”的思考。
“最近有一个段子,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博士成功获得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中国社科院大学的两位硕士研究生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
为什么这些例子容易在网络上传播?李书福认为这种议论的本身可能存在问题,“那就是人的观念出问题了,人们对学历与能力的认知出了问题。许多人把学历当能力,把学位当地位,端着高学历、高学位的架子不愿意接地气,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缺乏实践精神,那自然就脱离实际。”
李书福认为从基层做起值得尊重。“如果认为学历学位就等同于能力地位,那大家都不要工作了,只要读书就行了。人不读书不行,死读书也不行,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李书福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历学位有用,但找机会干事、干成事更重要,一定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每次实践机会都是最好的课堂。同时,干成事没有捷径,要有底线思维和真才实学,否则迟早要“翻车”。
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
致青年:闯难关找出路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一千万人,前方一定会出现拥挤的场景,从而面临各种挑战。
“同学们应该拿出自己的真本领,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显神通,不抱怨,主动作为。”李书福也鼓励大家不要悲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时代都将塑造一批新人。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应该有自己的宏伟追求,应该脚踏实地,尽最大可能地早日形成自我生存能力,这是你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追求宏伟目标的第一步,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前提。”
致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经济转型相匹配
李书福认为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都很重要。“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向高级转型,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道路,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科学研究都很重要,基础科学研究成果需要应用技术的参与推广,在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商业价值。”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人才难找,如何破解这个两难局面?李书福认为关键是经济转型与人才培养匹配度太低。他希望三亚学院继续带好这个头,把相关学科建设好,发展起来,“比如电池及上下游产业链等三电技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养健康等新一代技术的人才培养,即使不能培养更多的基础科学人才,也可以下大力气培养更多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
产教融合一直是李书福关注的领域,“产学研结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大纲上,落实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上、落实在培养体系上、落实在教材上、试验实训上、教师与时俱进上。”
“实践证明,因为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深度的产教融合,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的毕业生很受欢迎,60%以上进入了国内一流金融机构就业。
“这个月,吉利学院的学子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两项一等奖,这也是一种产学研的成果。”
“三亚学院的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很强,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很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是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为理想而学习、为工作而学习,为能力而学习,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学习的具体体现。”
测控技术与仪器:3D打印实验课堂
致青春:年轻就是资本
虽然社会很复杂,虽然现实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但是,一个铁的事实与不可改变的规律告诉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朝气蓬勃,浑身是劲,你们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人工智能实验室
李书福认为,年轻就是资本,是金钱无法替代的无价之宝,“你们应该好好珍惜,充分发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示出你们特别的才华。”
教育是李书福心底最柔软的情怀。李书福一直认为,用公益的心办教育,教育才有报国之功,才有为民之利。吉利将教育定性为社会公益性事业,这个宗旨从未改变。
25年来,吉利以产学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目前已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创办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了超15万应用型人才,助力更多人实现了更高价值。
(责任编辑: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