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智能交通”等理念不断实践,汽车经济分享也成了一种大趋势。于是市面上一些如滴滴快车、Uber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它们的存在与现行政策有了冲突。长久以来,我国出租车司机就被迫以高价购买经营许可,并且接受价格控制与营运区域控制,作为补偿,政府则严禁其他人进入出租车市场,互联网专车作为“搅局者”出现,自然遭到了出租车行业与政策的反弹。
目前各大打车软件旗下的专车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私家车加盟,一种是租车公司的租赁车。从现行法律法规分析,私家车确实不能当专车,国为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车辆必须拥有合法凭证即车辆“营运证”,如果车辆没有“营运证”,那么就是无证经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车”。私家车无法获得运输经营许可证,并非营运车辆,法理上难以进入市场。
为了规避私家车难以进入市场的难题,目前私家车加盟多采取“四方协议”形式,专车平台先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再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车主,由软件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一份“四方协议”。
从形式上看,这种方式好像是专车平台在与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但交通运输部要求“车辆必须是租赁公司的车”。相关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挂靠后的私家车实质上仍然是私家车,这违背了交通部门的规定。
另外,我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指出,“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但私家车的报废没有年限限制,仅此规定就可看出成为运营车需要更高的要求,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运营车辆和非运营车辆执行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监管标准,出租车作为运营车辆,其监管标准要比作为非运营车辆的私家车要高,其日常维护、安全监察都高于私家车。因此,交通部门都有责任对私家车参与违法运营进行执法打击,国外也是如此。
近几个月来,包括天津、广州、西安、长春、上海、济南等地的执法部门都对专车进行了查处,因此,乘客在乘坐专车之时,难免不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与2014年年底专车轰轰烈烈进入市场时不同,随着专车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问题也随之出现。
专车司机的准入门槛不高,相比正规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开车不认路、驾驶速度慢、技术欠佳甚至“新手上路”等现象频频发生,十分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市民季女士表示,自己曾打过一辆专车,司机一看就是新手,开车动作十分不熟练,全程速度很慢,开着导航的同时还不停地问自己该走哪条路,让人感觉特别没有安全感,提心吊胆的。
在此前今日早报的一篇《私家车主是怎么变成专车司机的?》报道中曾提到,Uber司机的报名流程非常简单,资料审核上,工作人员也是过目即可,根本不进行有效核实。而专车司机在报名后是否面试,有没有培训,如何进行考核,如何保证乘客的安全?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的应聘者并不需要面试、现场培训,只是在网上学习课件便可以参加在线考试成为专车司机。
“我就是网上培训然后考试的。”在北京某汽车租赁公司“挂靠”的一位专车司机告诉记者,目前规则很乱,不同的租赁公司规定也各不相同。记者通过微信咨询汽车租赁公司,招聘人员介绍说,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培训和考试了。当记者问到考试难度如何时,该人员说:“培训一会儿就完,好考!”考试通过后,去专车公司拍个照录入一下信息就可以上岗了。”
今年3月,滴滴、快的联合发布《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对车辆、司机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例如:驾驶员入职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考试,包括笔试、路考、服务礼仪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仅有的司机没有经过面试和培训,而且对培训的司机也没有多少关于驾驶技术的考核。一位参加了培训的学员说,面试环节只问了他5个地名。“回答个大概齐就行。有个问题是香山在哪儿,我说在北京西郊,然后就通过了。”
风险无处不在,差别只在危害和概率,使用交通工具当然也有风险。传统私家车缴纳最多的是交通强制险、车辆损失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主要保障本车对外的经济责任,如其他车辆的损失、非本车人员伤亡等。
营运车辆的保险与私家车有所不同。营运车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交通服务,乘客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乘客意外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要比私家车更重要。
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私家车从事经营性活动,保险公司也就无法提供相应的产品。乘客乘车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安全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赔付和责任追究。而个别“黑车”利用专车平台从事非法运营,乘客的人身安全更得不到有效保障。
乘客乘坐私家车性质的专车,会遇到什么法律风险呢?
沈阳市一名法官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是肇事索赔问题。一般情况下,乘客通过“叫车软件搭乘的专车,乘客自然认为不是私家车。”这时如果发生肇事,车主应负赔偿责任,挂靠的租车公司负连带责任,乘客索赔还是有保障的。但保险索赔可能会遇到问题。首先出租车是买高额保险的,保证意外事故的理赔。而私家车大多未按规定交纳乘客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肇事车辆没有保险或者保险额度少,司机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赔偿,乘客索赔就会遇到问题。
还有因为私家车不能作为专车运营,保险公司亦可因其擅自变更使用性质而拒赔。现在不少私家车在充当专车使用时,一旦遭遇交通事故,会和乘客协商以朋友身份出现,而专车又变回“私家车”。一旦被保险公司识破,理赔就会遇到麻烦。
该法官还提醒,如果这些车辆在搭载乘客之前事先明确告知乘客自己的车辆是私家车,而乘客不在意仍然乘坐,可以认定乘客在选任司机上有一定过错,乘客要为自己的过错“埋单”,法院判决时可能会适度减轻肇事者的赔偿责任。
私家车一旦成为专车,行驶频率会高于往常,发生意外的概率也随着提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旦车辆发生重大意外,专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很容易出现各种纠纷。比如说,假如车上乘客财物丢失或者损坏,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如果专车发生重大意外导致乘客伤亡,超出保险范围部分如何赔付?在这过程中专车司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记者与多个公司理赔人员交流后发现,上述问题都无法从现有的车险法规中找到答案。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 广州日报 今日早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