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长江商学院实践教授、大企业治理与创新中心研究员、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财经智库》组织的“疫情下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线上论坛时,从企业角度、个人及家庭消费角度,提出了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决策方面的想法和建议。本文为作者以线上论坛讲话内容为基础进行的重新整理。
摘要:对中国最大的风险来自国外,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最根本动力在国内。我们要对原有海外发展规划有所调整,集中精力把国内事情做好,发展好自己的经济。为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困境,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要让政策直接快速在底层经济即企业层面见效,既要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又要保生存,促发展;更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在现有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做到保民生、保就业,给企业纾困,激励消费;创造让企业盈利的经营环境;将财政支出用于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下为演讲原文:
傅成玉: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世界的节奏,改变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预期。全球还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又要面对新冠疫情导致的一场更大的、更严峻的经济危机。
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金融学家,但毕竟从事了40多年的企业工作,算是一个地道的基层经济工作者。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细胞。细胞的健康与否、活力如何,决定了宏观经济这个大机体的健康和活力。在中国,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还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都必须要始终了解和把握两个细胞的健康与否、活力如何。一个细胞是企业,另一个是个人及家庭。企业经营状况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和消费能力,决定一个国家消费市场的大小。所以,我从企业角度、从个人及家庭消费角度,谈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决策方面的想法和建议。这些想法和建议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原则之上的。
第一,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国内。
立足全局。我想强调的不仅仅是立足国内的全局,更强调立足国际全局。现在大家都说,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未来。立足国际全局就是要立足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局势。
一要充分估计全球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社会的严重冲击,包括对外贸易和产业链的冲击。
二要充分认识美国会更加不择手段的在经贸、金融、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残酷地打压中国和中国企业,并利用疫情从政治舆论上制造对我更不利的国际生存环境。
三要充分准备应对可能还会飞出来的一只只黑天鹅,可能还有专门针对中国的黑天鹅。
我们已经嗅到了一些气味,一些针对我国的新的图谋正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疫情后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将会更加严峻。我们的政策选择必须立足国际国内全局的新形势,规划我们自己。做最坏的准备,做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立足长远。一是我们要非常清楚,新的危机会不会在1-2年过去。要把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估计足,肯定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间要长。二是政策选择既要考虑解决当前的困难,又不要给未来留下很大的后遗症。绝不能像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人得了病,世界各国在吃药。结果美国先恢复了,其他吃药的各国还在受后遗症的困扰。三是政策选择既要能应对当前的挑战,又要为实现与十八大、十九大制定的长远目标铺路。也就是说,宏观政策要站在未来而谋划现在。
立足国内。近年来,国家经济下滑走势并没变,这次疫情只是雪上加霜。原来存在的去杠杆的问题,债务违约问题,金融风险增大,企业现金流变坏甚至中断,消费下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没解决,这次疫情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难度,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问题越发严重。所以财政救助扶持力度一定要大。同时,来自国际冲击的风险还会不断增大。今后中国最大的风险是来自国外,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最根本动力在国内。因此,我们要对原有的海外发展规划有所调整,集中精力把国内的事情做好,特别是要花大力气完善可以自我循环的经济体系,把国内的经济发展好,把中国市场做大,是我们战胜一切国际挑战和风险的本钱。
第二,既要保生存,又要促发展。
新冠疫情和国际经济冲击下,大批企业正处在生死关头,及时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保企业的生存,保职工的就业,是当下之急。政策的力度既要救企业不死,职工工作不丢,又能帮助企业固本培元,让企业培育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由新冠疫情导致的非常规经济危机。因此,应对此次经济危机的政策选择和力度,要跳出处理常规经济危机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好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很多。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受现行经济体制机制和现存管理制度的制约,我们的很多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原则下,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要站在一个有14亿人口,经济门类齐全、统一的一个大经济体的国家角度来说,个别行业,某些企业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并不一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追求的目标。因为个别行业某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可能导致国家整体经济的成本高、效率低。比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能源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包括这些行业的一些企业),如果这些行业或企业的效益很高。这些高效益很大部分会转移到并转化成相关上、下游行业、企业的高成本。例如房地产的高价格,会转移到其他所有行业并转化成这些行业和所有企业的成本。我们都非常关心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最难的是企业经营不赚钱问题。据有关报道,中国近10多年来,70%上市公司的利润不是来自于主业。成本高居不下或逐年上涨,产品价格逐年下滑,这是我国企业整体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实体经济和各行业企业将更加艰难。这需要我们发挥国家的制度优势,用财政政策辅之以货币政策大幅调低基础原材料、能源行业企业的产品价格。使其它行业、产业、企业有一个能赚钱盈利环境。表面上是个别行业一些企业的利润降低了(可以进行财政政策调整),但中国总体经济的效率和活力会大大提升。
在前面谈的思路基础上,建议在现有的货币政策基础上要格外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赞成李洋院长等几位提的,国家财政用6到8万亿来应对此次危机的挑战及解决当下头疼问题,为经济危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具体应该用到这些领域:
第一,保民生。这次疫情冲击最大的也是最难的行业是餐饮、酒店、航空、旅游、交通,后面可能还有外贸,我们要重点保这些行业,救这些企业。这也是影响就业最多的消费领域。一是保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原有失业保险基础上,设立特殊专项就业基金,用于岗位买断,和企业共同分担费用等各种直接、直接措施保就业。二是为企业纾困。直接给企业财政补贴。减免税费,视情况把债务利率全去掉,甚至免除部分的债务。三是培育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能大幅增加居民收入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减少居民的的支出成本,包括大幅降低居民的水电煤气收费标准,大幅降低房租标准(特别是年轻人和大学毕业生),大幅提升居民的医疗和报销标准,要大幅提升居民所得税的上限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把九年义务教育延伸到12年,但要往下延伸,即义务教育要涵盖幼儿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年轻人是我国的消费主力。住房和小孩教育是年轻人最大的生活负担。通过大幅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把他们的消费能力培育起来,释放出去。
第二,保发展。除了国家现行已经出台的减费降税降息,提供贷款,延缓债务偿还等措施外,国家要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有关的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创造绝大多数行业企业都能赚钱的环境。包括大幅降低,水电煤气你的价格;大幅降低土地使用价格;对需要交税又非常困难的中小企业实行2-3年免税优惠。保发展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新基建。这方面争论比较大。
我个人认为:一,新基建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涉及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及其它高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应该搞的。
二,要认真汲取上一轮4万亿大基建的教训。不能为上项目而上项目,不要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三,不要指望此轮新基建会成为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四,新基建计划要包括并加大对以下两个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一是民生领域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瘟疫预防,医药、医疗,设施设备,科研及队伍培养与建设等也应该把社区医院建设纳入其中。二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国际环境压力不会减轻。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并要抓紧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下决心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中国能源基本自给,基本自给就是70%以上的能源靠我们自己解决,这其中增量的绝大部分要来自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对未来的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张燕冬:谢傅总。您谈到国际环境越来越严峻,其根本还是要做好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
傅成玉:国内也很难,但是我们有条件能做好。
张燕冬:您与李扬老师一样,都强调了民生问题,只有政策偏向于民生问题,国内消费才能提升,企业的成本和压力才能减轻。不过今天想问您的是能源与油价问题,能源和石油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您认为油价的下跌主要是疫情导致的,还是原来就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
傅成玉:最基础的原因供需失衡问题,全球石油供应能力已大大过剩。这些年由于美国页岩油的发展,供大于求已经成为常态,这是原油价格下跌最基本的基础因素。3月6号OPEC+没有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沙特,俄罗斯等石油生产国大幅提高产量,使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紧接着新冠疫情在欧美爆发使全球主要国家的生产活动几乎完全停止,使全球对石油消费的需求每天减少1500万—2000万桶。我们看到全球的航空公司几乎都停航了。这是俄罗斯、沙特等OPEC+国家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每天减少970万桶新的减产协议是于事无补的。看未来油价,一看疫情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二看全球石油减产的量是否足够。
张燕冬:与此相关的地缘政治呢?
傅成玉:地缘政治越来越恶劣,我们要特别小心,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美国会想各种办法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其中能源是一个重要领域。美国成为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以后,他就有资格有能力来领导和协同包括沙特和过去中东的主要生产国,形成一个潜在的新联盟。美国既可以用它来约束俄罗斯,又可以利用它制约中国。所以产业链的断供要未雨绸缪,如果对方想做是可以做得到的。中国必须自己留一手,即使断供,我们也能够有基本自我保障。
张燕冬:您谈到了沙特和俄罗斯,昨天OPEC+的紧急会议,沙特和俄罗斯的协议减产目标,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两家在争吵,实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傅成玉:沙特和俄罗斯都不能承受长期的低油价。他们也都清楚当前疫情是对油价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他们却要做出尽最大诚意的姿态。沙特和俄罗斯既有经济诉求,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经济上是打击页岩油,政治目标各有所求。沙特希望得到美国对沙特王室保护和保护小萨勒曼接班全面承诺;俄罗斯则希望以此与美国在委内瑞拉和北溪二号管道制裁上的交换。美国特朗普则希望,俄罗斯和沙特承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减产协议以保护美国的就业,挽救美国的页岩油公司。我们现在看到了这台戏已经演出了一大部分,接着还会继续演下去。
(本文转载自财经网)
(责任编辑:杨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