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快消品 > 正文

字号:  

代糖食品不代表"零糖" 无糖食品"降糖"不靠谱

  • 发布时间:2014-11-04 10:33:36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时习

  -消费者报道

  核心提示 国内规定,“无糖”食品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降糖”一说更不靠谱。

  所谓的代糖食品,实际上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标示“无糖”字眼的食品。

  前不久,号称中国最大的保健食品展在广州落下帷幕。期间,“2014保健食品新政解读论坛”邀请到的演讲嘉宾郑家概提到,调节血糖的食品已成为保健食品的首个重灾区。

  与此同时,《自然》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人工甜味剂》显示,被广泛用于代糖食品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面对市面上鱼龙混杂的代糖食品,“零糖”“降糖”一说站得住脚吗?

  代糖食品不代表

  “零糖”

  爱甜食却要禁口,这如同“紧箍咒”牢牢拴住糖尿病人的胃。近几年,代糖食品的涌现,可谓戳中了糖尿病人的心事,甚至满足了肥胖人士“甜得健康”的诉求。

  所谓的代糖食品,实际上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标示“无糖”字眼的食品。

  目前,中国将无糖食品定义为一种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为满足糖尿病、肥胖等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的成分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那么,“无糖”就是说没有一丁点糖了吗?其实不然。中国在《GB/T 13432-2004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标准文件中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无糖饼干、无糖月饼、无糖奶粉等,本身就含有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一旦被人体吃进去,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内含的淀粉最终还是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实际上还是糖的来源之一。可见,光看无糖食品的外包装成分标签是否糖,也是不科学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杨晓晖教授曾表示,无糖食品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抛开口味来说,它跟我们日常吃的馒头、米饭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只要进食到体内以后,它还是像正常的食物一样,最终还是要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所以它也不能无限制地去吃。”他说。

  “降糖”不靠谱

  无糖食品打了个擦边球,但因有明文限定其含糖量,还算规矩。对于那些明目张胆地打着“降糖”旗号的无糖食品来说,才真是忽悠人。

  无糖食品使用的甜味剂,热量极低或为零,而甜度可以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赋予食物甜味的同时,它们因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不产生热量,而被认为是适合需要减重,患有葡萄糖不耐受症以及2型糖尿病的人食用的。

  2013年,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曾就“无糖食品是否降糖”做过一组实验。该实验让一个血糖正常的人分两天,在同一时间分别吃同等重量的普通饼干和无糖饼干,1个小时后测血糖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证明,市场上所谓的无糖产品,并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而在今年9月,《自然》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人工甜味剂》,对小鼠及人体的试验发现,被广泛用于代糖食品的人工甜味剂,即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血糖并不能稳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必须意识到,无糖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只能辅助控制血糖。若要“降糖”,还是得吃药,切忌轻信无糖食品有“降糖”功效的宣传语。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