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创新都发生在供给侧”
- 发布时间:2016-01-19 09:32:42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何可
在1月17日召开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纺织行业要实现供给侧改革就要稳稳抓住“全要素生产率”,即科技创新与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因为“真正的创新都发生在供给侧”。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份,整个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3710万亿元,增长了5%,利润总额超过了3300亿元,增长6.8%。去年1~11月,行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增长15.1%。尽管如此,纺织行业内感觉到的仍然是压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就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尽管从整个中国工业经济的表现来看,轻工和纺织是表现比较好的,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大家都在下降的时候降幅少一点。”
2012年,一位纺织圈内人调侃:“假定所有服装厂关3年,消费者的衣服都够穿”,这在纺织服装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此后有不少行业大佬站出来辟谣,但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库存问题却显露无遗。在随后的几年中,“史上最难年”、“寒冬”等论调就一直在纺织服装业里蔓延。
“我们目前面对的两个最大问题,第一是出口,第二是国内消费,这两点都比我们预料的差。”据高勇介绍,不管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还是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以消费拉动为基础,但是从出口和国内消费表现来看,都没有呈现“十二五”规划时预料的表现。
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改革需要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转移。“今天的中国,经济的下滑和巨大矛盾不断凸显,我们用过去常用的需求刺激办法也不管用了,甚至更加有害。中国经济目前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是结构,化解问题的办法也是结构,需求侧往往是总量,供给侧才能针对性的解决结构问题。”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任潘建成谈到,供给侧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升创新能力,真正的创新能力提升是必须要和短期行为一刀两断的。所以一定要真正原创,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咬牙坚持挺过去。
贾康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仍面临严重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如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制度僵化落后,自然资源粗放低效耗用;金融压抑明显等,呼唤着实质性的改革创新。
贾康的担忧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我们比较重视‘需求管理’,长期忽视‘供给管理’。未来,我国将越来越注重宏观调控中供给管理的思维和手段。”贾康认为,纺织行业亟须注重从供给侧入手,从微观主体即创业、创新、创造的市场主体层面,释放经济社会潜力,促进总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为实现“中国梦”扫清和拓宽道路。
高勇也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纺织行业讲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是未来纺织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贾康说,“新常态”其“新”已在经济下行中明朗化,而其“常”则还未实现,需要完成探底,在企稳后对接一个增长质量提升且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为处理好新阶段上动力机制转换与优化、促使微观经济主体潜力与活力充分释放的相关问题,十分需要注重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供给侧,正确把握改善其环境与机制的思路和要领。因此,面对“十三五”,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创新驱动升级发展。
高勇表示,纺织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始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具体体现为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比例中占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用量约占到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4。但是,当前行业的出口形势十分严峻,2015年国内纺织工业在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量价齐跌,市场占有率也有下降。
谈到“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高勇指出,“十三五”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决战时期,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场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加快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基本途径。纺织供给侧改革调整要从要素、产品和业态3个方向推进:一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包括原料(棉花)市场化、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提高等;二是实施“三品”战略: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三是转型提升业态:智能制造、“互联网+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