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成都”搭载标准引擎
- 发布时间:2016-01-19 09:32:42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唐国强张钰均本报记者张东
近日,四川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成都以标准化为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作为全国标准化改革的领先之举,该方案的出台不仅为新时期成都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发展目标搭载了强劲的标准引擎。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和‘硬实力’,也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强调,当前成都正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推动产业标准化是关键突破口,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找准优势,突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标准化品牌,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为此,成都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成立标准化委员会,设立成都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实施了《成都市技术标准研制资助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将专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促进标准创新与技术研发、专利创新、品牌打造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2015年,该市明确21个区(市)县政府和39个市标委会成员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职责,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质量强市目标绩效考核,进一步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此次成都标准化改革方案上升为市委重大改革课题,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写入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再次显示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于加快实施标准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之为和积极之举。
作为引领“产业成都”建设的标准发展蓝图,成都标准化改革方案确立了既立意高远又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该市将着手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转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调推进工作格局,并用5年左右时间,全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解决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缺失老化滞后、实施效果不显著、实施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强化标准化技术服务支撑,解决标准化服务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等问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健全覆盖三次产业各领域、多层次的标准化体系,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标准国际化,让标准成为产业质量的“硬约束”和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为推动蓝图加快落地,该方案提出了改革现行标准管理体制、优化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推进标准化技术服务、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进制造业升级发展、促进服务业接轨国际发展9大工作举措和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自身能力建设3项保障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标准改革任务分工还将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体系,通过环环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作为全市实施标准创新战略的主力军,目前成都市质监局正依据标准化改革方案,加快草拟《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发展的意见》并报市政府审定,进一步细化改革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引领和技术支撑。据了解,截至去年底,该市已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3个、ISO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696项,发布地方标准277项……全面出击、多点开花的标准化发展势头,有力促进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产业升级,为成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四化”建设同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表示,该局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竞争新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都标准、成都质量、成都品牌,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