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违规排放的企业主为什么懵了

  • 发布时间:2015-12-02 09:32:39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违规排放的企业主

  为什么懵了

  □曾志杨

  企业偷偷排放,河发黑了,空气变糟了。环保部门上门执法,却陷入“罚款、污染,再罚款、再污染”的尴尬。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亮点之一的按日计罚制度,打破了这样的怪圈。记者昨天从宁波市环保局获悉,今年1~10月份,全市环保部门共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058家次,其中13家企业实施按日计罚,计罚总金额327.2万元。最近一起处罚案件发生在镇海,连续“按日计罚”22天,企业被处以44万元的高额罚款,而原先的处罚金额仅为2万元。 (据11月24日《现代金报》消息)

  宁波的这家企业违规排放,造成污染,环保部门要求立即整改并开出罚单,但22天过去了,经过3次检查仍未达到排放要求,于是根据新《环保法》规定,对这家企业实行按日计罚制度。据报道,当这家企业主听到罚款数字后一下子懵了。

  企业主为什么懵了?其“懵”是因为深感意外。过去污染环境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处罚,因此企业主并不认为污染排放是件大事,总认为不会使企业有伤筋动骨之痛。如今实行新的环保法规,提高了违法成本,打到了企业的痛处,企业主焉能不“懵”?

  古人曰:“治乱必须用重典”,也就是说,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必须加重处罚力度,不这样就不能拨乱反正,不这样就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境界。如今的污染就是这种情况,以往由于“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些企业便通过乱排滥放来降低生产成本,遗害社会。于是污染不断,民生遭殃,民众对一些企业损人利己的行为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保护生态环境。可以说“按日计罚制度”的推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杀手锏”。但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他们总以为“杀手锏”只是个摆设,不会付诸实施。

  为政之道在于“言必行,行必果”,政策的权威性绝不容许有丝毫怀疑。这位企业主之悲,悲就悲在对政策权威的怀疑,他以为污染的处理仍然会像以往一样,雷声大而雨点小,所以当环保部门亮出按日计罚的罚单时,他一下子就懵住了。

  笔者深为这位企业主而叹息,他当初要是对环保部门的整改意见予以重视,又何至于遭到22倍的处罚呢?

  企业主之“懵”,倒是一个环境教育的典型素材。它启示我们:对待污染问题绝不可漠然视之,否则,按日计罚有可能让企业陷于破产的境地。要是当初环保部门开出的罚单不是2万元而是更多的话,那么22倍的罚款,企业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