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中国远洋渔业产品交易中心落户福州

  • 发布时间:2015-09-21 08:32:55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深度观察

  □ 本报记者 郑建玲

  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2015海峡渔业周·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向落户在福州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授予了“中国远洋渔业产品交易中心”牌匾。

  此次授牌由中国远洋渔业协会认定。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宝善说:“中国远洋渔业产品交易中心落户中国-东盟交易所,旨在利用该交易所的平台优势,推进国内大宗纯天然远洋渔业捕捞海产品的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进程。”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点项目,于今年3月16日正式上线运营,它是全球首家也是国内唯一的涉外大宗海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目前,已发展境内外会员企业117家,实现现货交易量约700吨,交易总额1329万元,其中跨境交易293万元。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说,交易所通过整合全球海洋产业信息资源,建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甚至更广阔范围的海产品电子档案。同时,依托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整合了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链的产、运、销、需资源,实现了海产品贸易从传统贸易商业模式向现代电子贸易商业模式以及从“铺位经济”到“席位经济”的转变。

  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远洋渔业企业160家,拥有各类远洋渔业生产渔船2460余艘,拥有量世界第一;作业海域遍及40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公海,总产量达203万吨,总产值185亿元。今年总产量有望突破240万吨;同时,在海外建立了100多个代表处、合资企业和综合补给基地,外派船员5万多人,并为合作国家培训了大批渔业技工。远洋渔业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我国远洋捕捞产品以金枪鱼类、头足类(以鱿鱼、墨斗鱼为代表)产品为主,捕捞量占到了一半,其他产品为黄鱼、平鱼和带鱼等。

  黄宝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远洋渔业产品普遍源自未受污染的纯净深海区域,具有“天然、健康”的特点,而且其在捕捞、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均实行系统的冷链质量安全控制,满足了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高标准要求。正因如此,远洋渔业产品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消费者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市场需求也呈不断上升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远洋企业在经营上以捕捞为主,它们远离市场,导致了产品附加值低不说,而且还延缓了产品的流转速度,使消费者不仅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吃到天然健康的远洋产品,而且还有可能在市场上买到非正宗的远洋产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授予中国-东盟交易所‘中国远洋渔业产品交易中心’牌子的原因所在。我们希望借助中国-东盟交易所这一平台,引导企业转变单纯捕捞这一经营模式,向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领域渗透,进一步完善我国远洋渔业产业链建设,使产业直接与市场接轨,优化海产品资源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我们还想借助该平台,向社会宣传推广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证明商标,引导行业品牌化发展,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可追溯来源产地、天然、安全、健康的远洋渔业捕捞产品。”黄宝善表示。

  福州市是我国渔业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我国远洋渔业的起点。目前,水产业已发展成为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水产量总产量达698万吨(包括远洋渔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蓝色产业带。2014年,福州市远洋渔业产量达22.79万吨。为推动渔业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海产品交易服务平台,今年6月28日,福建省政府和福州海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推进贸易便利化、开辟东盟海产品绿色通道、支持冷链物流仓库升级等,实现“海关+交易所”共同管理模式,为交易会员提供最大化的通关便利和优惠政策。

中远海控(601919)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