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知识改变消费命运

  • 发布时间:2015-07-10 09:36:36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立彪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应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你若全信这话,恐怕还会上当受骗。近日有网友花了800多块在网上购买了一双知名品牌跑步鞋,本以为这么高的价钱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拿到专柜验货却发现是冒牌产品。虽然几经周折最后把货退掉了,可这事还是让他郁闷了好多天。事实上,像这位消费者一样被不便宜的假货骗了的大有人在。

  要知道,这句俗语的道理骗子也懂,他们很可能会把不好的假货定价高些,通过“不便宜”标签把假货伪装得更像真货。尽管俗语的逻辑会产生误导,但其拥趸仍然不少。何以如此?不是人们非要相信俗语,而是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消费知识未得到广泛散布,未能像民间俗语那样真正影响人们的生活。

  绝大多数消费者因职业及时间精力等原因,都很难通过自主途径习得很多消费知识。换句话说,消费知识一般都是被动获得的,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的消费知识积累有限。与消费者的这种情况形成对比,生产经营者却因各自从事的职业而具备相当完备的专业知识。这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懂对不懂,欺骗就有了空间,也很容易达成。看来,被动习得消费知识的状况,只能面临也无力改变被欺骗的命运。而要主动学习,又花不起那么多时间精力,这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

  有人说,根本就没必要让消费者学这学那,而且消费者也不可能成为消费领域的专家。识假辨伪、防坑防骗,这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他们应该为消费者把好关。话虽这么说,可就像有警察管治安也防不尽、抓不完各种坏人一样,市场监管部门事前防事后治的工作做得再好,市场坏人还是会存在。所以,在监管部门尽职尽责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有所行动,不能坐以待骗。而有用的行动之一,就是主动学习一些消费知识。考虑到时间精力的限制,要提高学习效果,就需要有人帮忙了。谁来帮?当然是包括相关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在内的权威机构。

  不过,帮助消费者学习消费知识,只是搞一些简单、生硬、枯燥的宣传显然是不行的。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宣传不给力,消费者被动接受,没有兴趣,致使从监管部门而言的宣传效果和从消费者而言的学习效果,均不太好。正如“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学习(宣传)知识的方式也必然会改变学习(传播)的效果。在刚刚结束的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一些市民到研究院参观,让他们实地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等过程。相比于进学校、下厂区等“走出去”的传统宣传方式,这种“请进来”的做法因更体现互动性、直观性、现场性而可以收到更好的宣传教育和知识传播的实效。

  宣传的确需要创新,而创新的空间无限。比如有质监部门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广泛和生动等特点,自编自制关于质量、标准、计量等方面的视频、动漫等宣传片,让民众了解质监职能和消费知识。这样做不仅适应了读图时代消费者学习方式的改变,用知识传播载体的创新轻松化解了消费者学习没有时间、缺少兴趣的矛盾,使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愉快而主动。

  当然,帮助消费者主动学习并非只有这一种方法。既然与科技进步相伴,消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花样翻新,假冒伪劣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假借科技之名忽悠误导消费的现象也变得普遍起来,那么监管部门就应该适应这种形势,在破解各种忽悠新招的同时,把防忽悠的知识通过新的形式途径传播给广大消费者。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消费者习得更多的消费知识,其所能改变的不光是自己的消费命运,还可能改变整个市场的命运。基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特性,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市场失灵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消费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而成熟的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反过来会促使生产者自觉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有利于市场有序竞争形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