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合作发展从质量基础一体化开始
- 发布时间:2015-06-12 09:34:13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徐建华
7月1日,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和《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将在正式实施,这不仅开创了我国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先河,也是质量主管部门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将为京津冀区域质量发展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国的增长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质量的协同发展,在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方面,质量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在质检总局及三地政府的支持下,京津冀在去年9月就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一同推动京津冀质量协同发展。
根据协议,3地将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在地方标准协同、质量基础一体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发展、质量安全联查联动、质量信息共享、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强区域质量工作合作,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首批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出炉,就是三地质量主管部门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和《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措施。
推动京津冀质量协同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合作的内容和一体化发展的项目也很广泛。这其中,推动京津冀质量基础的一体化,可以成为京津冀质量合作和发展的开端,也应当成为京津冀区域质量发展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作为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京津冀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如果能够先把质量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作为发展合作之基,不仅能够在质量主管部门发挥职能方面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撑,也能为区域质量发展的协同方面达成最好的共识,提供最好最坚实的保障。
应该说,京津冀开创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模式,就是京津冀质量基础一体化的一项创新,它通过三地共同制定、分别发布地方标准的新模式,通过统一标准的实施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7月1日实施的两项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也只是这一模式推动京津冀质量基础一体化的开始,今后三地还将出台更多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并且有望将地标3000(DB 3000)系列标准变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标准系列号和代名词,打造成3地新的“标准名片”。
除标准外,其他的质量基础一体化同样具有十分好的合作前景。今年的6月9日是第八个世界认可日,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在世界认可日当天专门举办了“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启动仪式。作为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主题活动,充分说明了认证认可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方面,认证认可同样大有可为,三地也可以通过深入认证认可服务合作,共推区域质量的协同发展。
检验检测资源的互补、计量监管的互通,加上标准制定的互利、认证认可的互惠,有了质量基础一体化的发展和支撑,京津冀质量合作发展必将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也让京津冀的质量更具竞争力,从而更好服务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