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尝尝“裸奔”滋味
- 发布时间:2014-08-13 08:54:37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林 鸣
对正常人而言,裸奔是很难堪的事。偏有人把它当成了“事业”,大发昧心财。眼下个人信息被泄露已成常态,而且形成黑色产业链。“从业者”肆无忌惮,受害人忍无可忍。对后者而言,不仅威胁巨大,还存在“维权难”的窘境。由于隐私沦陷,以致普通百姓被迫成了信息世界的“裸奔者”。
信息是符号,也是财产。从法律意义上讲,个人信息权一般指公民对其个人信息依法享有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捍卫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要面对的技术问题、法律问题等相当复杂。近期调查显示,超过60%的被访者的个人信息被盗用——真实情况更为严重。在信息贩子眼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去售楼处买房,出不了三天,家装公司就会打电话推销装修业务;去车市买车,很快就会有人向你推销保险。或许有人感到惊讶:“这些公司怎么知道我的信息?”秘密就在于商家已经微笑着将你“卖”了。
不法分子滥用、盗用个人信息,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切身利益造成多重危害。法律人士称,当前所谓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仅是私人电话号码被别人获知这么简单。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属于隐私范畴的个人数据,也都成为兜售的商品。个人信息泄露屡禁不止,除了经济利益驱使之外,公民信息保护意识缺乏、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行业监管乏力等,也是导致此类案件频发的原因。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现在涉及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大大小小虽有近40部、法规30多部、规章近200部,然而,这些法律规范更多是从事后救济的角度对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保护,公民需要支付的维权成本非常高,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的行为。形象地说,你竖你的“高墙”,他钻他的“狗洞”,贼的眼睛总能最先看到“漏洞”。
无论走到哪儿,总被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这叫公众不舒服不安全。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在个人信息遭泄后,都选择了“忍耐”。只有三成人奋起维权,但效果甚微。在对信息遭泄无力“自救”的背景下,公众呼唤政府采取更有利作为,通过立法严惩“泄密工作者”——谁让消费者“裸奔”,咱就叫他“泪奔”!这么多年,专家为此争吵,舆论参与评说,百姓纷纷抱怨,监管部门疲于奔命,可泄密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家心里都清楚:之所以骚扰不绝,愈演愈烈,就是因为在其背后存在着一张利益勾结、颜色难辨的利益网。然而,同样难办的事儿,人家新加坡就可能解决了——新加坡国会近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面临重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盗用或滥用于市场行销等用途。主管官员说,新法案将增强新加坡作为区域信息处理枢纽的竞争力,也有利于缓解个人信息滥用给新加坡公民造成的困扰。要说这个垃圾短信的“面子”可够大的——该国政府成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署”,专门负责处理这一法案。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个人信息保护署可以对违反法案行为施以不超过1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4万元)的处罚;向名单中的号码发一条垃圾短信,可能面临最高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4万元)罚款。
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能做到这样:一条骚扰短信罚1万元,一个骚扰电话罚5万元。罚他个倾家荡产,罚他个“赤身裸体”,还要叫违法者上“黑名单”,在公众面前丢人现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看哪个还敢伸脑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