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红花郎频频上大招。
从点亮全国地标到社交平台“红红火火过春节”互动,从即将开启的川渝春晚到除夕夜的央视亮相......从大屏幕到小屏幕,从线上到线下,红花郎春晚季全面升级,再度打造“红动全国”的盛况。
更精准、更饱和、更多元,变化的是营销手法,不变的是红花郎对消费者的时刻关注和贴紧。
1、从央视春晚到川渝春晚,用超级IP讲新故事
日前,红花郎官微再次预告:
1月27日,腊月二十八晚,由红花郎独家冠名的『2025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即将播出。“春晚最红那瓶酒”,即将在四川、重庆两大卫视“春晚”舞台上,率先红火演绎。
红花郎与春晚,结缘已久。
2009年起,红花郎连续三年冠名央视“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红动中国。2024年,红花郎以亮相短片、公益宣传、主持人口播等多种形式与总台春晚合作,成为“最红那瓶酒”。
2025年,红花郎春晚季更是全面升级,在形式和内容上大胆创新,成功复刻并超越以往。
首先,红花郎将春晚季的时间线拉长,在去年年末就率先以定制综艺《开门迎春晚》呈上新年“开胃菜”,随后逐步释放各种悬念和惊喜,并一直延续到春节后,确保热度持续上升。
其次,从央视春晚到地方卫视再到社交媒体,从大屏幕到小屏幕,红花郎都强势“霸屏”,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矩阵,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声量。
再者,不仅在央视春晚这样的核心舞台持续发力,还在线下点亮全国多个城市地标,在线上分享年俗派送现金红包,多渠道同步推进春晚季系列活动,反复提醒消费者,“春节最红的那瓶酒”还是红花郎。
这套长周期、多平台、全方位的组合拳,共同组成火力全开局面,让“红火”之势延绵不绝。
而具体到内容上,红花郎深入挖掘春节中与品牌相契合、有共鸣的文化渊源和地域风俗,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时刻。
共迎首个非遗版春节,红花郎发布的贺岁微电影——《我们的春节》,从春节和白酒两个最中国的文化符号展开,生动讲述了“世界非遗”版春节与“国家级非遗”版郎酒背后的文化传承。
由红花郎联袂四川卫视打造的“红花郎·中华喜宴”,则以无处不在的“红”作为贯穿主线,记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喜宴习俗。而春晚,更不仅是一桌中华喜宴,而是一场文化盛宴。
借助这些更细节、更在地的文化元素,红花郎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独特的春节体验,与首个“非遗”春节完美契合。
可以说,红花郎的春晚季,营造出氛围感十足、仪式感拉满的场景,当消费者沉浸其中,看到熟悉的“中国红”,看到的不仅是一瓶酒,更是浓缩在内的中国年的独特韵味。
2、抢占消费者心智,还是一抹“中国红”
一抹中国红,在国人心中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温度,于“情”一道,红花郎更是“得天独厚”。
春节期间,“红色”成为最强烈的视觉符号。春晚舞台上,红花郎醒目的红色包装,瞬间抓住观众眼球;点亮全国地标时,红花郎的“中国红”闪耀各地,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社交平台上,红花郎发布的各种内容也都以“中国红”为背景,每个细节都在夯实消费者的心智烙印。
当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不仅基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品牌所传递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红花郎从文化和情感上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巧妙布局,也是其 “再贴紧消费者一点点”理念的具象表达。
从文化上贴紧,红花郎持续挖掘红色的习俗寓意,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品牌故事,成功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消费力,让“中国红”成为品牌的文化名片。
从情感上贴紧,红花郎以 “中国红” 唤起消费者对春节的美好记忆,强化了“红花郎=红火春节”的情感认知。情绪价值永不过时,让红花郎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进一步看,全面升级的春晚季,更精准多元的营销动作,让红花郎迅速铺开了声量。当声量足够大时,当这一抹“中国红”无处不在时,消费者的决策路径得到简化,无论是年夜饭还是春节送礼,红花郎都成为首选。此外,声量的提升还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口碑进一步扩大,形成正向循环,让声量与销量齐飞。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根据国际市场调查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在以婚宴、升学宴、生日宴为主的大众宴席市场,红花郎销量位列酱酒赛道第一;另有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红花郎出货同比增长80%以上,多地宴席市场份额跻身前三,部分区域宴席占有率超70%。
当然,只有声量没有质量,绝不可能引爆市场。红花郎之所以能实现品牌宣传、产品销售、客户体验的品效销合一,成就美好的消费体验,满足美好的生活需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多年来郎酒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而红花郎的“红红火火”,同样是一种长期主义,将大众对过年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品牌声量和销量,让春节更红,让年味更浓。未来,红花郎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创新,带来更多红火时刻。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