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24日讯(记者 郭伟莹) 2020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地出现了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引起各方关注。
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整体思路,推出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通过综合施策来系统化解上述矛盾和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车险保障需求,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解决新能源汽车“投保难” 实现愿保尽保
《指导意见》明确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提出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举措。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指导意见》首批落地实施的政策举措,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可以解决国际保险领域所称“剩余市场”问题,是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保险公司的担当作为和保险行业的统筹协调。
为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实现愿保尽保,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和自愿参与,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车险好投保”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常规渠道遇到投保困难的新能源汽车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两类,以及家用汽车等非营运汽车和营运汽车。客户可投保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可自主选择保险公司。
也就是说,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都可以选择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投保。“车险好投保”平台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新能源车主可通过平台链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同时,保险公司不得降低理赔标准和时效,不得发生“拖赔惜赔”“区别对待客户”等情形。
据了解,“车险好投保”平台将于2025年1月25日上午10:00正式上线。首批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第二批20家左右财险公司将在今年2月接入。后续根据财险公司申请,接入平台的财险公司还将继续增加。
具体来看,首批接入“车险好投保”平台的10家保险公司分别是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大地财险、太平财险、申能财险、永安财险。
新能源汽车个人客户可通过“车险好投保”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自助投保,在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后,跳转至所选择的保险公司投保页面完成投保操作;新能源汽车法人客户可访问网(https://nevis.shie.com.cn),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后,相关保险公司将主动联系该法人客户提供线下承保服务。
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
据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 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
从车系来看,保险业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从客车看,承保车系1654个,承保2982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1万辆的车系301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车系有99个。从货车看,承保车系1141个,承保123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0.5万辆的车系5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38个。
业内专家指出,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是当前新能源车阶段性出现赔付率高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包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内容。
在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方面,主要有以下举措:一是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经济性水平。二是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保险公司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引导、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动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三是持续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增强车险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四是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为汽车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提供建议,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合力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金周期使用战本。
除降低维修成本之外,业内专家还建议,通过产业链合作,从优化车辆设计制造、加强跨行业数据共享、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等方面,共同来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运行成本。
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 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指导意见》要求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包括推动经营提质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和开展安全性经济性研究。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较快发展、车型快速迭代给广大车主带来了舒适便利的驾乘体验,同时也将给车险经营带来较大影响。一是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驾驶风险因素从人的因素更多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因素。二是保险事故责任发生变化。随着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参与程度可能会提升。三是产业链协同重要性更加凸显。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强化数据共享和工作联动,为车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和贴合实际的保险保障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财险行业将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统筹行业开展系统性研究,对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对车辆行驶风险带来的变化开展研究。
其次,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指导意见》提出的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可以说是开展相关探索的第一步。财险行业将针对智能驾驶特点及其风险变化对保险产品保障内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第三,强化数据积累、共享和应用,推动实现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提高车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