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5日讯 日前,由国内领先的婚礼服务平台婚礼纪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金犀奖全球婚礼行业峰会”在杭州举办,此次峰会聚焦“AI+婚礼”主题,深入探讨了智能科技如何为结婚产业带来创新机遇,以及针对用户需求变革之下结婚产业提出建设性思考方向。
图为婚礼纪创始人兼CEO俞哲
现场,婚礼纪创始人兼CEO俞哲在发言中表示,过去五年,结婚产业从业者经历了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一方面,订单数与客单价均呈下降趋势,但营销方式和服务成本却不断上升,同时,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结婚服务,这些变化倒逼结婚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体验革命和效率革命。
为了进一步推动结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婚礼纪提出结合当下热点AI解决结婚产业效率问题,并推出“AI+婚礼”创新成果,包括主打AI专业修图的魔镜工具、7x24小时销售AI助理、线上试婚纱的AI工具、智能解意的AI婚策方案,以及摆脱空间限制、随心而换的AI婚纱照背景等。俞哲认为,AI不会替代人,但可以更好地服务人。“善用AI可以大幅度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为用户服务品质的跃升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用心做服务才是赢得用户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科技与商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创新正逐渐成为各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头部全流程婚礼服务互联网公司,婚礼纪一直致力于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升用户的备婚体验。从挑选完美的婚纱到选定理想的婚宴场地,再到精心策划每一场浪漫婚礼,婚礼纪以全面的服务体系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据悉,婚礼纪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分为面向消费者和面向商家两大部分。针对消费者,婚礼纪推出看攻略、找灵感、挑商家、购婚品、AI工具、专属顾问、智能管家等深度服务功能,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备婚流程;针对合作商家,婚礼纪则提供了获流量、帮营销、助成交、帮管理的服务,助力商家提升数字化能力,优化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
俞哲坦陈,目前,婚礼纪在中国移动端结婚用户覆盖占比接近90%,是年轻人结婚消费决策的首选平台。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婚礼纪在备婚用户获取结婚服务信息线上渠道的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谈及如何获取平台流量,俞哲表示,现在的获客渠道貌似很多,但商家依旧会说玩不好营销,也没有地方学,即便种草做直播,钱花了,但效果并不理想,用户的热情也会很快消退。在他看来,营销一定不是“玩”的,而是找到服务的本质。“这些火爆流量的背后,不变的只有用户需求和情绪价值的满足。年轻用户在意的是理解、是共鸣,是超预期的服务体验,所以用心做服务才是赢得用户的制胜法宝。”
俞哲总结称,人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所有从业者都应该奔着如何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思考自己的经营方向。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婚礼纪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推动整个结婚产业的全面革新与长远发展。我们倡导与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每一位商家、每一位从业者都是这个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携手共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俞哲呼吁道。
“结婚产业发展需在政策引导下探索出一条新路”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等挑战,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强化职工权益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减轻育龄家庭的经济压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俞哲认为,作为人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婚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家庭幸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民政部门积极推动甜蜜经济,通过整合婚育服务、婚嫁行业、零售餐饮等业态,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强带动,同时,甜蜜经济和新型婚育文化也为结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产研投入为例,2018年,婚礼纪就可以用神经网络学习,创新研制出“魔镜”AI修片产品,为整个行业提供相关服务。“当时大量的修图师因为担心失业而拒绝使用,但今天它已经成了行业的标配,每天通过‘魔镜’修的照片数量超过了500万张。”俞哲直言道,如今,AI来势正猛,只有创新才是第一动力。“AI+婚礼,未来拼的仍然是用户体验。而AI+婚礼+婚礼纪,将会更高效地开发出更多的创意产品,既为婚礼纪的业务降本增效,同样也为整个结婚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服务载体和AI智启灵感。”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有768.21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初婚人数达到1193.98万人,同比增长13.52%,这是2014年以来初婚人数首次实现增长,显示出年轻一代对于婚姻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俞哲相信,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结婚产业将迎来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模式创新、市场规模扩大等多方面的发展机会。
“结婚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政策引导下探索出一条新路。”俞哲现场承诺,在此过程中,婚礼纪将承担起国内唯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责任,促进结婚和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探索甜蜜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产业互联网的协同优势,吸收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