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春节前批复500亿元”……一系列具体有力的政策举措解锁险资入市“长期投资密码”,正助力险资释放投资势能,打通险资入市“任督二脉”。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商业保险资金规模大、来源稳、久期长,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等系列举措,将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加长期价值投资者比重,减少市场短期波动,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三年+”考核机制落地
长周期考核是提高险资配置权益类资产意愿的重要着力点。“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等举措将引导险企更加注重稳健经营、长线投资,熨平短期市场波动。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直击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痛点,全面构建三年期及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提升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对于发挥中长期资金的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克服市场短期波动、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被限定不高于30%,而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实际是在引导国有保险公司调整投资策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分析,以往,在短期利益驱动下,保险公司投资决策可能会倾向于快进快出的项目,追求当下账面的漂亮数字。而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下,保险公司会更愿意布局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项目,比如对新兴产业的长期孵化投资、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持续支持等。
中金公司表示,对于国有保险公司考核方式的修正将有助于险资从更长周期视角制定投资决策,同时其他配套措施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改善险资长期投资回报,有助于险资更好地发挥其长期资金属性。
数千亿元长期资金“在路上”
在现有基础上,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也是解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重要密码。据测算,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此举将每年为A股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
对于“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项举措,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含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太平在内的五家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2023年新单保费总规模约1.17万亿元,意味着此举每年或为A股新增约3500亿元的长期资金。
方正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未来源自保险行业的增量资金规模或在千亿元级别。以新增保费测算,有望带来3700亿元至8300亿元增量资金;即便以新单保费测算,也有望带来1000亿元至2200亿元增量资金。
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测算,基准情形下,2025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增速约10%,对应规模约35万亿元,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提升至14%左右,对应增量约为7000亿元,乐观情形下该占比和规模可能进一步提升。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更灵活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保险公司“长钱短配”问题,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有望更加灵活。
此前,证监会会同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具体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私募基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并试点权益法核算。基金设立一年多来,运行比较顺利,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动态平衡。
“在权益法核算模式下,投资股票的价格变动不直接影响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而是根据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和分红情况进行调整,有利于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但该试点目前仍面临资金规模有限、协调成本较高等问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说。
据介绍,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元,马上到位,投资股市。”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说。
据悉,已有大型保险公司就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着手申报,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业内人士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险资密集现身私募市场,为中长线投资布局蓄力。1月份,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竞相参与新设立私募基金。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