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1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提到的“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春节前批复500亿元”等内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每年有望有上千亿元增量险资入市。提升险资在A股市场的投资比例与稳定性,有助于减少资本市场的波动,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支持,推动市场形成更加稳定的投资结构。
每年将带来上千亿元增量资金
业内人士测算,“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这一举措有望每年为A股带来上千亿元增量资金。
国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舒思勤测算,如果保险行业权益占比提升1%,仅考虑存量提升的情况下,预计全年能为股市带来超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叠加新保费流入以及到期资产再配置,入市资金体量将会更高。如果股票加权益基金中高股息配置占比提升10%,高股息行业增量资金预计有4000多亿元。
五大上市险企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这些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2.8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7%。业内人士认为,受居民保险需求上升、保险产品收益率相对较具优势等因素影响,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望持续提升,为增量资金入市提供基础。
“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肖远企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对险企而言,增加权益资产也是险资应对低利率环境之举。逐步提升险资投资权益比例,将为股市增加长期资金,并提升险资投资收益,有利于提升客户收益,降低公司利差损风险。险资入市需要有可投资的优质标的,低市净率、高现金分红率的银行股有望受险资关注。
部分险企
正在研究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对于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肖远企表示,第二批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在春节前先批500亿元,马上到位,投资股市。业内人士认为,险资直接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入市有助于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也可帮助降低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险企净利润的影响,后续可能将有更多保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落地。
肖远企介绍,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险资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规模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基金,已于2024年3月4日启动投资。截至2024年9月30日,该基金实收股本320.10亿元,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公司各出资50%,在报表上将采用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和权益法核算,将私募基金公司的利润和分红按比例计入投资收益,有效缓解直接投资二级权益对新准则下报表的影响。
肖远企表示,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部分保险公司目前正在对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行研究。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更多保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出现,尤其是权益投资占比较高的险资可能意愿会更强。
为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险资“长钱长投”。多家保险机构表示,将充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产品工具和投资策略,为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人保资产表示,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和耐心资本经营理念。一方面,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强化产业研究深度,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领域聚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产品工具,拓展投资模式,陪伴优秀企业成长,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与活力,助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国寿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耐心资本配套机制,建立以长期业绩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加大长周期业绩考核比重,切实增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加强重点领域投资,持续优化资金投向、拓展投资领域,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低碳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切实发挥机构投资者价值发现功能,持续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对投资标的的价值分析、准确定价、价值提升、风险管控等能力,助力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平安表示,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大规模长线资金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新华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基于专业判断、精选投资标的,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丰富的策略、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完善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好监管部门要求,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险资穿越周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