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1月5日,科创板宣告设立已六年。这六年,是我国科技创新浪潮澎湃奔涌的六年,是资本活水与科技力量深度交融、共铸辉煌的六年。六年来,科创板以独特的制度优势,吸引了众多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这里,无数科技梦想被点燃,无数创新成果得以转化。一批又一批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科创板必将继续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018年11月5日,“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宣告声响彻黄浦江畔。光阴荏苒,科创板宣布设立至今已六年。历经耕耘,577家“硬科技”企业集聚于此,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其已然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阵地。
回首六载,科创板“匠心”独运,精心雕琢制度框架,为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开辟出一个独立的新市场:六年来,科创板“初心”如磐,坚守板块定位,着力将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最需要的领域,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六年来,科创板“恒心”聚力,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围绕科创企业特点,不断优化科创板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创新制度,积极发挥“试验田”作用。
展望未来,科创板胸怀“雄心”壮志,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八条”)加持下,科创板深化改革,服务“硬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将迈入新阶段。而在科创板引领下,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级将进一步提升。
“匠心”独运 顺势而生
古语有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科创板的诞生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整体来看,资本市场改革需要“一个独立的新市场”,其一方面作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能满足不同类型、规模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注册制“试验田”,能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示范效应,进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
在此背景之下,设立科创板的构想顺势而生: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开幕,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将积极研究制订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方案,向市场征求意见并履行报批程序后实施。
科创板不仅是一个板块,更是一个独立的新市场,它承担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任,需要有新的监管逻辑、独立的市场定位和制度。因此,一系列“量身定做”的制度体系应运而生:在设立科创板的准备中,着重抓好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方面配套制度的统筹设计和落实;在试点注册制的准备中,着重完善市场化的股票发行承销机制,抓好发行上市审核的理念、标准、机制、程序等方面的调整优化。
例如,在上市审核机制方面,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增强了审核标准的客观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在交易制度方面,针对性地对交易机制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进行了创新,涨跌幅限制扩大为20%,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设置适当的投资者门槛;在发行定价制度方面,建立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由买卖双方充分博弈形成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新股价格。
在制度体系“保驾护航”之下,科创板迅速落地——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家公司鸣锣上市。自此拉开科创板蓬勃发展的序幕。
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试点、循序渐进,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有利于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新老股东利益平衡,并促进现有市场形成良好预期。
“初心”如磐 稳步成长
自科创板宣告设立并开市以来,其“初心”如磐,坚定不移地坚守“硬科技”定位,积极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为科技创新在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可接力、有效定价的多元资本支持,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看,在上市之前,科创板通过优化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激发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数据显示,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支持,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在上市时,科创板通过建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无法登陆A股市场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受益于多元包容的上市制度,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1家转板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19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的创新药公司均已实现核心产品的上市或上市申请递交。
在上市之后,科创板还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为上市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整合机会,支持企业加速实现技术升级、产业拓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例如,2024年初,国内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豪掷66.52亿元并购惠泰医疗,切入心血管赛道,成为今年科创板首单“A控A”案例。收购完成后首个并表报告期,迈瑞医疗和惠泰医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9%、8.16%和25.63%、30.97%,业绩增长态势明显。
正是凭借对“初心”的执着坚守,科创板稳步前行、茁壮成长,并逐步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支点”。
从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迈出第一步开始,到2020年4月29日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0家,再至当下共计577家公司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6万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万亿元(IPO募资9142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623亿元),并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链,科创板正用一串串令人瞩目的数字书写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故事。
与此同时,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成果不断涌现,更是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有136家次(去重后77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同时,有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有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
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于翔表示,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和集聚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助推“科技—金融—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恒心”聚力 开拓创新
六年来,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为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的特征,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一系列创新制度上先行先试,并将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创业板、北交所改革中,为全面注册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板承担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责任,与其他板块一起建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此基础上,2024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八条”,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八条”,既是科创板建设的任务书,更是科创板发展的路线图。随着“科八条”的持续落地落实,科创板有望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发展“示范田”。
据悉,“科八条”在支持“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再融资、并购重组、指数产品及市场生态等8个方面,提出30余项支持和优化举措。而自“科八条”发布以来,市场各方同题共答,不断推动相关举措加速从纸面走向实践。
例如,在并购重组方面,“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联合10个辖区证监局召开10场“科八条”专题座谈会,共议更好支持科创企业并购重组。后又于10月10日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此外,上交所还接连发布《科创板创新制度一本通》《科创板监管直通车——并购重组专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则、政策与案例一本通》《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等,帮助上市公司和相关市场主体理解规则、把握最新监管导向,便利上市公司筹划和实施并购重组。
受一系列支持举措引导,科创板公司积极推动并购重组进程,以高质量产业并购加速技术突破、产业整合和国际化布局。数据显示,“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40余单股权收购交易,单数同比超2倍,金额合计超110亿元。其中,更是不乏诸多典型案例的身影。
例如,有10单交易涉及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寻求协同效应;在优化支付工具方面,思瑞浦以“定向可转债+现金”方式收购创芯微100%股份,对标的公司各类股东实施差异化定价,增加交易双方博弈空间,提升交易便利性;普源精电重组项目从受理到交易所审核通过仅用时52天,到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仅用时两个月。
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表示,科创企业有望迎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机遇,这将加速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并有望培育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
“雄心”壮志 未来可期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科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风险较高等特征。另外,部分企业还具有股权架构方面的特殊安排。这就导致传统金融支持体系与其发展特征适配度不高。但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更易组织动员资金、人才等资源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天然具有推动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发展的功能优势。
因此,精准地识别科技型企业,集中力量全力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支持“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乃是势在必行之举。六年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展望未来,科创板需以更大的“雄心”壮志,持续发挥独特优势,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为契机,坚守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好科技与资本协同效应,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走深走实。
谈及具体举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科创板需要严格把握板块定位,优先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企业上市,确保科创板真正成为服务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同时,进一步简化发行流程,提高审核效率,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确保优质科技企业能够快速融资。另外,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最后,还需要推出更多与科创板相关的指数、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增加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投资者选择。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