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9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至今已满200天。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当前市场生态持续向好,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将上市第一站瞄准北交所。据记者统计,截至3月18日,自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以来,29家登陆北交所的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七成。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高研发投入、高创新、强链补链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北交所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是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部署。
优化企业上市路径
近年来,北交所不断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优化上市路径。一方面,建立申报前预沟通机制,挂牌上市直联审核机制,提升全流程审核质效,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另一方面,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此外,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制度正在加快推出。
截至目前,北交所245家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123家,占比超五成。
从排队企业来看,据北交所网站统计,截至3月18日,共有115家,包括1家已受理、68家已问询、33家中止以及5家通过上市委会议、8家提交注册。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上市,北交所已经成为首选地。”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沪深交易所IPO收紧的背景下,北交所上市效率优势更加突出,加之北交所市场生态持续向好,企业奔赴北交所的热情高涨。
诸海滨认为,从上市标准来看,北交所比较关注公司估值,采取市值与利润、营收、现金流等财务数据绑定审核的方式,给予新兴行业与成长型公司更多的空间。
截至3月18日,北交所245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后备军”质量持续提升
从北交所“后备军”来看,当前北交所与新三板已形成层层递进关系,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新三板新挂牌企业质量持续提升,多家公司盈利规模较大。与此同时,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推动北交所上市进程。
开源证券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年内共有62家公司挂牌新三板,其中,近30%的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机械、电气和交运为代表的设备类公司数量最多达21家。
今年以来,共有6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开始进行北交所上市辅导,31家公司为2023年以来新挂牌公司,其中12家公司为今年以来新挂牌公司,接近50%的公司上市挂牌1年左右就启动上市辅导申请。从规模来看,65家公司2022年营收中值、均值分别为3.07亿元、9.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中值、均值分别为3566万元、4585万元。
在诸海滨看来,当前北交所的设立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北交所的设立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设立打通了从创业投资到私募股权投资,再到区域股权投资领域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全链条,拓宽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题。
对于北交所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专精特新水平,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在上市方面,可以适当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在适用直联机制挂牌新三板和申请北交所的包容度和快捷度,在时机适合时可以尽快落地具备一定规模的专精特新企业向北交所的直接IPO制度;在再融资方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即“小额快速”定增。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记者表示,北交所在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上还要着重强调监管,确保专精特新战略发展方针能够在上市企业中平稳运行,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入市,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张紫祎)